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四、危机与探索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面对危机,中国社会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探索。
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

2.在下列条约中,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是(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是(填写字母)。结合材料,归纳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意图。

3.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什么转变?
4.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要求史论结合。
2022-06-26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海国图志》的部分目录,这反映了
卷一   筹海篇一议   守上

筹海篇二议   守下


卷二   筹海篇三议战

筹海篇四议款


卷三   海国沿革各图

东南洋各国沿革图

大西洋欧罗巴各国沿革

A.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B.近代海防意识的正式确立
C.西方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D.传统夷夏观遭到彻底摒弃
2022-06-15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紫竹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魏源根据《四洲志》等材料编写了著名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的主要影响是
A.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打开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C.提出发展工商业的思想D.批判封建专制政治制度
2022-05-29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紫竹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1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有可能成为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白话文之可行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2021-09-09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体现着两种态度的典型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C.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1-07-08更新 | 9576次组卷 | 105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有史家言:“晚清学术界之风气,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有要边防。凡此教学,魏氏或倡导之,或光大之,文中的 “魏氏”
①首倡经世之学②推崇民主革命③主张“师夷长技”④关注世界史地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1-09更新 | 4188次组卷 | 45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2020-12-28更新 | 276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启蒙与救亡并重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2020-09-21更新 | 337次组卷 | 63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020-08-10更新 | 369次组卷 | 8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