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1-07-08更新 | 9576次组卷 | 105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讲,维新志士的主要历史贡献或不在政治方面,而在文化方面,或不在戊戌变法,而在戊戌思潮。”此观点意在强调戊戌变法
A.挽救了民族危亡B.实现了政治变革
C.引进了西方技术D.促进了思想启蒙
3 . 近代维新运动时期成立的两粤广仁善堂圣学会确立的宗旨是“以经学为本,讲求义理经济,旁及辞章与泰西各学。”该宗旨意在强调
A.严谨治学B.经世致用C.中体西用D.变法革新
2021-02-1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捉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因此,“欲图根本之教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新的启蒙运动是指什么?列举2个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史实并简要说明。
2020-12-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京津班)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9-20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6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A.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C.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D.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2020-10-14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尊奉为“改制教主”,“孔子道主进化,不主泥古,道主维新,不主守旧,时时进化,故时时维新”。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倡导移风易俗B.引进西方生产技术
C.实现扶清灭洋D.为变法寻找理论的依据
8 . 有一部译著,它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此书的译著者是
A.魏源B.康有为C.严复D.梁启超
2020-07-2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分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主张
A.中体西用B.君主立宪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10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材料结论
A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维新变法进入实施阶段。
C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裁汰冗员增加了变法的阻力。
D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