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指出:“西方国家,将学习政治放在首位。横向的去学习公理和公法、纵向的去学习希腊罗马的古代历史,并将这些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当下的政治事务中,学成者可以担任政治事务,这是西方国家立国的重要前提。”其主要目的是(     
A.通过教育改革推动变法运动B.反思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
C.呼吁青年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剖析西方教育的本质问题
2 . 19世纪晚期,晚清学者陈虬在《经世博议》中说:“夫科目者,人材之所出、治体之所系也。今所习非所用,宜一切罢去,改设五科:曰艺学科;曰射;曰算……曰西学科,分光学、电学、汽学、矿学、方言学、化学六门,试以图说、翻译。”据此推知,这一主张(     
A.促进了西学传播渠道的有序化B.说明科举考试的程序亟待完善
C.遭到封建统治力量的全面抨击D.迎合了国内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一做法意在(     
A.动摇恪守祖训的观念B.启迪民众开启民智
C.践行中体西用的理念D.借助传统减少阻力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知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依据,所以,“西学中源”说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摘自中华书局《清史资料》

材料二   “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的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也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

——摘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并指出“中体西用”对“西学中源”有何超越。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许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救亡图存、强国御侮而不懈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件重大事件
1840—1842 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 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一 1885 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 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 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 年英、美、法、日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 签订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他批评了惨淡经营 30年的洋务运动,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康有为主张“全变”。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2023-01-0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各阶级先进力量的主张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追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变化主要缘于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B.西学的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C.向西方学习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D.近代中国实现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2022-07-06更新 | 563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022-04-23更新 | 396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杨村第四中学、黄花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积极向道光皇帝反映沿海商人想要进行对外贸易的心愿,希望朝廷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商民的利益进行保护。这一做法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冲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D.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2022-03-30更新 | 133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二十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光绪皇帝在《明定国是诏》中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下对材料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表现了反对维新变法的政治倾向B.说明了维新变法一定程度的局限
C.强调了西学对时弊的纠偏与补正D.反映了清廷权力结构的不断变动
10 . 据统计,从1868—1895年,中译日文书共有8种,而从1896—1911年出版的中译日文书激增到958种,其中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类的172种,社会科学类的786种。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等重要的西方社会科学著作被翻译介绍过来。这表明
A.中国实践西方启蒙思想主张B.民族危机加深推动学习西方不断深入
C.日本成为中国主要学习对象D.资产阶级革命思潮主张进行社会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