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些介绍西方世界和西方文化的著作,1844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1845年姚莹写成《康輶纪行》,1848年徐继畲编成《瀛寰志略》,何秋涛著成《朔方备乘》,梁廷枏写成《海国四说》。这些著作,有些是关于世界地理历史的,有的是关于中外关系的。这一时期中国人所看到的还仅是西方的物质文明,并且主要是坚船利地,因此最初表现出来的学习西方的意向也主要是仿造船炮。

——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等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之中,而资产阶级的成长及其知识分子代表意识形态的转换,促使维新派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围绕制度层面的文化更新,提出了一系列主张:痛陈制度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对制度层面进行全面革新,使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诸领域。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40年代国内出现介绍西方的著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变化及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1年6月,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认为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和民主立宪三种政体,并称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梁启超的根本意图是
A.宣传维新变法思想B.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C.照搬西方政治制度D.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维新思潮把西方平等观念比附墨子的“爱无差级”,将西方的议院制与中国古代明堂制相提并论,将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混为一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B.突破“制度”的限制
C.出发点是挽救民族危亡D.全面肯定西方的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刊《循环日报》,论天下大势,议治国方略。其《达民情》一篇开头即“善治国者,必先使上下之情不形扞格(矛盾),呼吁必闻,忧戚与共,然后弊无不革,利无不兴。”王韬旨在
A.参与维新变法B.变革传统政治C.号召民主革命D.引进西方技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维新运动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传统功名不高的读书人发动的,阻力重重。但在短短一两年内,维新运动便能达高潮,甚至一时出现“咸与维新”,一些高官也屡屡“赞助”以显自己的“开明”的局面。这表明当时
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B.君主立宪成为社会共识
C.民主科学思想广泛传播D.广大社会民众充分觉醒
7 .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2021-01-22更新 | 330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0年宁夏银川二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20世纪初期,某报刊写道,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当时
A.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进化论思想被国人普遍接受
C.变革成为了思想解放的潮流D.报刊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2020-12-15更新 | 1121次组卷 | 30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二者相同点是
A.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B.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群众
C.制造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D.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10 .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由浅入深的过程。下列著作或文章,能够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排序是
A.《变法通义》——《文学革命论》——《新学伪经考》
B.《海国图志》——《孔子改制考》——《敬告青年》
C.《四洲志》——《文学改良刍议》——《资政新篇》
D.《各国律例》——《天朝田亩制度》——《劝学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