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严复曾指出,“四书五经,固是最富矿藏,惟须改用新式机器发掘淘炼而已。”,他在留给后人遗嘱中的第一条便是“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据此可知,严复
A.未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B.主张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
C.欲以工业化带动政治变革D.以传统文化实现救亡图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盛世危言》是郑观应于公元1894年3月(光绪二十年)编成的论文集,全书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当时是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盛世危言》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郑观应所谈到的“没有议院民主,如何凝聚亿万百姓之心为一心”,其实即民众的国家认同感问题。郑氏希望在十九世纪末期以一种新制度文明给国民铸就一种新的国家认同感,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与失败、再尝试中逐渐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虽然这条道路与郑氏所描绘的大有不同,然而,一以贯之的是对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郑氏的“盛世”虽然以另一种形式到来,然而“危言”永不过时,时时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观应创作《盛世危言》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创作《盛世危言》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0年,梁启超指出:今后“学者断不能如清儒之专研古典;而固有之遗产,又不能蔑弃,则将来必有一派学者焉,用最新的科学方法,将旧学分科整治,撷其粹,存其真,续滑儒未竟之结,而益加以精严世界人之治“中国学术”者,亦得有籍焉”。可见,梁启超
A.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B.反思了新文化运动
C.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D.主张重建传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这体现的思想是
A.君主立宪B.中体西用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
2021-10-07更新 | 5000次组卷 | 37卷引用:广东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海国图志》是当时中国最为完备的世界史地知识巨著,其百卷本中,有关西洋技艺的篇幅占12卷,辑录有《铸造洋炮图书》《火轮船图说》《地雷图说》《作远镜说略》等有关各种西洋船炮器艺图说50多幅。这说明此著作
A.侧重富国之策B.注重知识创新C.饱含爱国情怀D.凸显科技启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他们对清政府的弊端进行了揭露,但他们的批判起初仍是站在完善旧制度的立场上的,并没有表示出对制度本身的怀疑和否定,但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他们开始怀疑和否定君主专制政体,后来他们的思想逐步成为时代的新潮流。材料中的“他们”
A.是“民主革命”思想的倡导者B.未能超越“中体西用”思想范畴
C.依附洋务派而始终缺乏独立性D.是与洋务思想分离的早期维新派
8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各阶层人民为挽救危局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下列是探索的相关主张,按其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②“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③“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④“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一切的黑暗”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97年梁启超在《论女学》中指出,“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女子应当富国、相夫、教子、保种;主张效仿日本,全面提高女性智识水平。这些主张
A.摆脱了传统儒学的影响B.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
C.来源于西方的启蒙思想D.反映出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满汉合一”。此后,他通过“大同思想”和“公羊三世说”来表达自己的边疆民族思想和政治立场。辛亥革命爆发后,他进而提出“五族合一”的思想。康有为的民族思想
A.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B.有助于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C.是一种狭隘民族主义主张D.照搬了西方民族主义思想
2021-04-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