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41年蒋介石在其著作中指出“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其意图是(  )
A.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弊端B.增强民族凝聚力
C.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厉行文化专制
2023-03-13更新 | 681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才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却已逾百年。考诸历史,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与传播,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因素通过20世纪初的赴日留学热潮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

一方面,以外国语言文本为载体的社会主义学说要想实现在中文语境下的传播,必须首先通过翻译实现向中国语言及中文文本的转化,才能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开始其“中国化”的旅程,另一方面,译介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思想观念、成语典故等去阐释或附会西方社会主义学说。这样的译介阐释过程,体现了译介者的一种文化自觉。

——摘编自孙建昌《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与传播(19001908)》

材料二 关于社会主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十月革命前主要表现为”以儒家思想整合相关概念”,十月革命后则是在“误读与选择中建构新的意识形态”。有学者指出:“严格地说,早期译介阶段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译介阶段仅仅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早期译介阶段相比,不仅是一个量的区别,也是一个质的区别”。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个阶段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影响因素,简评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8年7月,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中,满怀革命激情地欢呼:“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听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之新潮流”。据此可知
A.苏联的成立鼓舞了中国的革命信心
B.五四运动有其深刻的历史现实背景
C.中华民国对当时政治策略进行修正
D.自由人道等民主思想获得广泛认同
2022-05-01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黄冈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生活年代言论
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严复18541921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今之称西人者,其命脉云何?则自由与不自由异耳。中国人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李大钊18891927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庶民的胜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说明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下图为《劳动界》第一期刊登的陈独秀对工人演说的内容摘录。
“劳动是什么?就是做工。劳动者是什么?就是做工的人。劳动力是什么?就是人工。……我们吃的粮食,住的房屋,穿的衣裳,全都是人工做出来的……所以说‘劳工神圣’……资本家仗着金钱的势力,放出严厉的手段,来压制我们,……倘若不愿意,就该赶快起来和资本家奋斗!……时候已不早,不要在那里徘徊观望了。快些大家来奋斗吧!”

图中内容反映出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
A.一开始就同劳工结合在一起B.用工人阶级政党指导工人运动
C.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D.号召走工农武装夺权的道路
2022-01-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口号一直是我国的独创,各个时期都有过很多有特点的口号,这些口号或反映时代特点,或激励人。下表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口号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扶清灭洋”,“实业救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打倒孔家店”,“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枪杆子中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坚持抗战到底”,“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打倒帝国主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表格中选取相成(同一主题或同一时期)的口号(2-3个),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明提取的口号,观点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1918年以后,知识界和报界积极关注劳工问题,他们改造劳工形象、开展劳工调查、组织劳工教育,并思考“劳工解放”的根本性问题,乃至要让劳工“成为世界的主人”。这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思想导向的转变B.知识分子开创中国式革命道路
C.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深入传播D.知识精英与劳工形成统一战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世纪20年代时,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他督促国人:“到东方去!”材料反映了梁启超“到东方去”的认识是基于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自身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C.对“一战”的理性反思D.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2021-05-28更新 | 31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胡适在《新青年》中写道:提倡新思想的目的不是要取缔一切旧观念代之以西方观念,而是要培养一种批判精神,对于祖先的智慧要进行重新评价,评价的标准就是其是否依然适应今天的需要。由此可知,胡适意在倡导
A.借西方文化以取代传统文化B.依据国情探讨文化评价标准
C.批判旧思想以维护共和制度D.改造传统文化顺应时代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新青年》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等人的创作。此外还发表了陈独秀、周作人介绍西方文学流派和作家的论文多篇。这些译介活动
A.对推进文学革命有积极作用B.有利于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
C.直接服务于反复辟帝制斗争D.增强了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