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1820年刊刻的《海录》,是中国人编写的涉及世界地理知识的书籍。林则徐曾参考其中的“英吉利”条目,以了解英国国情。据此可知,鸦片战争前后国人的“开眼看世界”(     
A.延续了清朝传统的对外认识B.革新了士人群体的思想观念
C.借助了已有知识体系的积累D.奠定了清朝对外政策的基础
2 .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C.学习西方是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的根源
D.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2023-01-20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3 . 近代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物生活年代言论
魏源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严复1854-1921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今之称西人者,其命脉云何?则自由与不自由异耳。中国人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李大钊1889-1927

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庶民的胜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及其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并简析有识之士的共同之处。
2023-01-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4 . 《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当时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原本述及的国家和地区并未完全译出,不过比较当时国人世界知识的缺乏程度,仍堪称近代中国翻译出的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理志书。这说明此著作(     
A.凸显思想启蒙B.注重知识创新
C.侧重富国之策D.饱含爱国情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的中国习惯以“天下”一词言说人类生存空间(实际运用中往往指中国),但到了晚清,逐渐代之以“瀛环”“万国”“全球”“世界”等说法,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描述中国以外的域外空间。这一变化(     
A.表明传统朝贡体系的彻底崩溃
B.体现由“师古”到“师夷”的重大转变
C.契合列国并立的近代全球秩序
D.反映了人们对世界文明的深刻探索
2022-12-04更新 | 367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40年,林则徐说:“诸夷中惟米利坚(美国)及佛兰西(法国)尚足与之(英国)抗衡……自英夷贸易断后,他国颇皆欣欣向荣。盖逐利者喜彼绌而此赢,怀忿者谓此荣而彼辱。此中控驭之法,似可以夷治夷,使其相间相暌。”林则徐意在(     
A.利用列强间矛盾维护国家安全B.向西方学习以解决鸦片问题
C.强调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D.师夷长技以挽救统治危机
7 . 魏源认为,历史进化是一种客观必然趋势。法令制度应该随着“势”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历史自身发展的法则。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也无穷极不变之法。由此可知魏源(     
A.深受进化论思想影响B.主张变法维新
C.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D.对时局有所反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海国图志》问世后很少有人阅读,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很多人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主张将其付之一炬。这表明《海国图志》(     
A.存在崇洋媚外的倾向B.深受主流思想排斥
C.对后世产生影响甚微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中,除了地图集和世界各国文明的制度变革,还包含多种西洋船、炮、器艺等图式,以及他的海防建设方案和外交方略。这反映了魏源(     
A.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反思
C.要求改革现存社会制度D.希望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10 . 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指出:当时国内有能力读此书(《海国图志》)者有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与此同时,许多守旧官吏的骂声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
A.顽固势力的逐渐分裂B.天朝上国的自大意识
C.新思想超越现实需要D.维新思想传播的艰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