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说:于是对外求索之欲日炽,对内厌弃之情日烈。欲破壁以自拔于此黑暗,不得不先对于旧政治而试奋斗,于是以其极幼稚之“西学”知识,与清初启蒙期所谓“经世之学”者相结合,别树一派,向于正统派公然举叛旗矣。在梁启超看来,道咸之际的思潮(     
A.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文化的大门B.是传统文化的自我调适和复兴
C.促使儒家内在格局发生巨大变化D.表明救亡图存的目标成为主流
2 . 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观点,极力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海国图志》中他提出了不少关于政治、经济、法律的改革方案。例如,漕运改革政策、盐政改革政策、治水政策等。这说明魏源(     
A.要求变革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B.找到解决清朝统治危机的办法
C.企图借西学和改革来拯救时弊D.呼吁时人全面引进西学以救国
2023-07-08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6世纪以来,整个世界逐渐融为一体,海洋实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争夺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渐成为西方强国的主要战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战略实质都是以开辟新航路和新土地为先导,通过对海外资源和财富进行暴力掠夺以及对海外领土实施殖民统治,实现了其成为世界性海洋强国的远景规划。英国作为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将海权视为国家兴衰的核心,在战略上既合理地发挥了其环境的优势,又充分与自身的国内基础相契合,从而在海洋时代成为世界体系的霸主。同时,作为陆地文明居于主导的国家,法国与俄国也将海洋崛起视作国家战略的关键目标,并长期拥有着强大的地区影响力。

材料二在欧洲列强步入海外殖民阶段时,中国也开始重视海洋。魏源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核心原则,改漕运为海运以发展海商,并通过建立新式海军而掌握海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大力发展海防和海军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海洋机制的构建,仿照西方列强的“海部成例”,专设海军衙门;而后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吸收了西方“海权学说”的观点,阐明了控制海洋对于提升国家实力的意义和商贸方面的战略价值。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构想,即对内收回海关主权,对外争夺太平洋海权,重视陆海统筹。孙中山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针对航运贸易和海军建设展开,如积极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顿招商局,同时创办航海专科学校,培养中国船长人才,仿照美欧国家的建制,成立海军部等,国民政府这些举动旨在重建中华民国海军,力图发展海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西方大国重视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海洋发展之路与西方的不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2023-03-14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825年,魏源编撰的《皇朝经世文编》以吏政、户政、礼政等八纲为主要内容,常为当时施政之依据,风行海内。1841年,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印行数量不大。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社会主流观念滞后于时代潮流B.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C.经世思想成为挽救危机的法宝D.程朱理学逐步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源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首次刻印,到1852年仅有2个版本,1866年后被翻印,至1902年国内共有14个版本;徐继畬的《瀛寰志略》于1848年首次刊印,到1866年后才被翻印,此后多至18个版本。这一现象说明,19世纪40—60年代(     
A.西学还没有受到普遍关注B.西学的传播渠道得以拓展
C.中华文化遭受到西学冲击D.学习西方成为清政府共识
2023-03-04更新 | 1449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6 . 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老子之“无为”是“乃不治以治之”,其“无为”不是“枯坐拱手”,体悟老子的“无为”思想如同《易》《诗》一样可知“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并主张将此体悟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做到“去伪、去饰、去畏难”。这反映出魏源(       
A.肯定儒道思想的历史价值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当下的经世之道
2023-07-16更新 | 554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如何称呼来自遥远欧洲的人群,在近代中外交涉历程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1832年,中国官员在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阿美士德号的批文中按惯例称为“该夷船人……”,英国船长认为“夷”意指“barbarians”(野蛮人),为此大为光火。 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虽称欧洲各国为“西夷”,但也指出“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穿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并明确提出应“师夷长技以制夷”。1858年签署的《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朝廷文书中原来使用的“夷务”随后也改称为“洋务”。

——摘编自马戎《西方冲击下中国的话语转变、认同调整与国家重构》

材料二:1895年,面对大国地位的衰落和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改良派和革命派以各自的方式展开救亡运动。1895年发生或萌发的诸多事件,加速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对近代中国有着多重意义。

——摘自孔亭《1895年:近代中国的多重意义》


(1)概括材料一中近代中国人对欧洲国家称呼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救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分别结合改良派和革命派各自开展的救亡运动,分析它们在“加速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上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39年7月,一名英国水手酗酒后打死香港村民林维喜,英国商务代表义律设法庭自行处理。林则徐根据《滑达尔各国律例》严正地指出“犯罪若在伊国地方,自听伊国办理,而在天朝地方,岂得不交官宪审办?”要求义律交凶伏法。林则徐此举(     
A.否定了英国在华领事裁判权B.使清朝认识到国际法的价值
C.颠覆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D.是近代主权国家意识的萌芽
9 . 魏源根据林则徐主持编辑的《四洲志》编写了《海国图志》,被当时誉为了解世界知识的“百科全书”,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表明(     
A.魏源的思想比林则徐更具实践性B.西方文化开始向中国渐进式渗透
C.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出现新变化D.了解西方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2023-01-0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10 . 清代学者王锡阐认为,“西历所矛今胜者,不过数端,此数端者,悉具旧法之中”。梅文鼎也从多方面论证西学原本为中学,他说地圆说在《周髀》中早已有之,地圆之说是《周髀》传入西方后西方人才认识到的。清代“西学东源”说的提出,体现了(        )
A.抵御外侮的意识B.中西文化的交融C.天朝上国的心态D.清代科技的进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