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魏源指出,“今日之事,苟有议征用西洋兵舶者,则必曰借助外夷,恐示弱;……使有议置造船械,师夷长技者,则曰靡费;……苟有翻译夷书,刺夷事者,则必曰多事;……以通市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向”。在此魏源意在
A.主张联合西方势力对抗英国B.营造学习西方的社会氛围
C.强调和欧洲延续贸易的必要D.提出学习西方以实现自强
2021-12-07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有思想的学术作品,在介绍域外文明时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处处隐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用心,诸如西方国家怎样造船,怎样造炮。这说明该书
A.沿承了经世致用的传统理念
B.表现了崇信外来文明的炙热
C.营造向西方学习的社会舆论
D.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
2021-07-01更新 | 135次组卷 | 5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刷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清政府实行文化专制B.近代中国印刷业严重滞后
C.社会变革的意识淡薄D.魏源的思想脱离中国实际
2022-01-05更新 | 295次组卷 | 32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依据多份英文报纸,主持翻译出《澳门新闻纸》。其中绝大部分是亟需了解的夷务或军情,但也有英国女王宫中女官名单与薪水、菲律宾农业、秘鲁公司招股、彩色地图印制法、南北极探险、船只保险广告等非紧要内容。由此可知,当时
A.林则徐试图更全面地了解外部世界
B.国人已突破天朝上国的观念
C.翻译英文报刊的工作较为主观随意
D.林则徐关注到西方政治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国图志》在刊行六十卷之后,魏源将其增补到百卷,增补情况如下表所示
内容筹海篇地图各国地志夷情备采西洋器械地球天文国地总论筹海总论
增补卷数1125145111
总卷数22663125334

据此可知,魏源
A.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B.拥有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
C.希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D.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倾向
6 .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曾国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020-08-10更新 | 369次组卷 | 8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进一步交汇,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1917—1923年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是什么?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面对“变局”又提出了何种对策?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对西学的“领悟”发生变化的社会背景,并指出“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的代表人物及其政治实践。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的典型事件及其基本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领域变化的主要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学者李喜所认为,该书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十年间中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域外史地著述,书中的设想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该书最有可能的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瑞士“不设君位,惟立官长贵族等办理国务”,是“西土桃花源”。这说明魏源
A.对西方政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
B.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D.看到了中西制度的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