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如下图所示为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   书目录摘编。由此可见,编者(     
卷一
筹海篇一议守上
筹海篇二议守下
卷二
筹海篇三议战
筹海篇四议款
卷三
大西洋欧罗巴各国沿革图
汉魏唐西域沿革图总叙
亚细亚州各国图
奥大利亚及各岛图
卷四
利未亚州(非洲)各国图
《四州志》英吉利分部图
亚墨利加州(美洲)各国图
弥利坚国全图
A.关注世界的形势发展B.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强调加强中外地理对比D.要求破除传统天下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鸦片战争后,魏源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中也有“作者之所忧患”,体现了“革虚而致实”的理念。这反映出魏源(     
A.强调中体西用的价值理念B.引领了近代社会变革的时代潮流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忧患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救亡图存之道
3 . 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老子之“无为”是“乃不治以治之”,其“无为”不是“枯坐拱手”,体悟老子的“无为”思想如同《易》《诗》一样可知“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并主张将此体悟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做到“去伪、去饰、去畏难”。这反映出魏源(       
A.肯定儒道思想的历史价值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当下的经世之道
2023-07-16更新 | 557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4 . 魏源主持编撰的《海国图志》出版于1842年以后,在东亚地区流传甚广,其“师夷长技”的观点不仅催生出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还启发了日本“和魂洋才”与朝鲜“东道西器”思想的产生。这可用于说明(       
A.东亚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B.《海国图志》启迪了东亚地区的近代化
C.东亚新旧势力之间的妥协合流D.东亚对西方的学习已经深入文化层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他们(魏源等)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探出头来,开眼看世界,平静地看待另种文明(徐继畲最为突出)已是石破天惊之举。“石破天惊之举”指的是(     
A.走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B.彻底放下了“天朝”架子
C.完全走出传统士大夫的窠臼D.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6 . 古代的中国习惯以“天下”一词言说人类生存空间(实际运用中往往指中国),但到了晚清,逐渐代之以“瀛环”“万国”“全球”“世界”等说法,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描述中国以外的域外空间。这一变化(     
A.表明传统朝贡体系的彻底崩溃
B.体现由“师古”到“师夷”的重大转变
C.契合列国并立的近代全球秩序
D.反映了人们对世界文明的深刻探索
2022-12-04更新 | 367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得到了当时为数不多一些文人和官员的赞扬。这些人折服其展现的万国风土人情,却对该书的核心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漠然而视,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统治者闭目塞听B.妄自尊大思想依然存在
C.中外矛盾的激化D.中国传统科技领先世界
8 .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认为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废除了世袭制和终身制,打破了封建的家天下的局面;议员和总统皆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这反映出魏源(     
A.主张政治变革需效仿西方制度B.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世界观
C.对西方政治制度具有初步认识D.已认识到清王朝衰落的根源
2022-11-15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著《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不仅突破基督教神学对史学的束缚,而且突破自古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他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试图勾画一幅全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

——摘编自吴子度《世界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司马迁笼统地称这个已知的世界为“天下”,这大体上就是中图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著史范圈固然详于本国。薄于“蛮夷”。19世纪,魏源(1794~1857)在《四洲志》稿本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50卷,1842年出版,1847年增为60卷,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部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船械制造等,是当时东方国家中最为详备的列国志式的世界历史与地理巨著。

——摘编自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所著史书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海国图志》产生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海国图志》问世后很少有人阅读,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很多人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主张将其付之一炬。这表明《海国图志》(     
A.存在崇洋媚外的倾向B.深受主流思想排斥
C.对后世产生影响甚微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