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源指出“专主于便民者,民便而国亦利;专主于利国者,民不便,而利归中饱,国乃愈贫。”他一再宣称:“士无富户则国贫,士无中户则国危”。魏源的主张(     
A.体现出寻求富强之术的旨趣B.推动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涌现
C.正确揭示了中国落后的根源D.顺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
2023-10-18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842年,魏源在其编著的《海国图志》中,系统地介绍了地球形状及其运行规律、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并绘制了世界地图及各国地图。这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近代科学开始传入中国B.传统心态受到挑战
C.教育模式得以根本改变D.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3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并不是由传统思想中的民主观发展起来的,而是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介绍西方的民主制开始的。”材料意在说明(     
A.传统的民本思想得到继承发展B.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已经开启
C.中国人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D.两书重点介绍西方民主制度
2022-12-01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体育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普招班)
4 . 鸦片战争后,尽管当时中国的仁人志士没有深刻认识到西方国家发达的制度原因,但是他们中的有些人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譬如三权分立制度、君主立宪制度等。这一做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支持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人民一直在探索救国之路。

材料一

背景事件历史事件(现象)思想主张(口号、纲领)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
民族、民权、民生
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1)为表格中所列出的历史事件(现象)确定一个主题,结合表格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色歌谣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近代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中,先后经历了从“走日本人的路”,到“走美国人的路”,再到“走俄国人的路”,最后到“走自己的路”的艰难历程。


(2)这段红色歌谣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走自己的路”。
2022-03-07更新 | 68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网课考查(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兴起时间类型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实践
鸦片战争前后经世致用教育思潮龚自珍、林则徐、魏
源等
变革科学;讲求实学;师夷
长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教育思潮李鸿章、张之洞、盛
宣怀等
中体西用;办新式学校;派
留学生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维新改良教育思潮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废科举;创办新型学校;重
视女子教育;教育救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主革命粒育思潮孙中山、宋教仁,蔡
元培等
抨击封建专制教育;宣传民
主平等教育;倡导和谐发展
教育

——整理自黄德锋《论中国近代化教育思潮的产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2-24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百家争鸣。执政者不但不禁锢思想,反而着力创造思想自由的氛围,鼓励思想论争,自己则对救时主张择善而从。我国历史上曾两次出现了思想市场——春秋战国时代和民国初年五四时期。

——北京大学教授袁刚《思想市场会使中国更有前途》

材料二   近一个半世纪(从1840年开始)中国变乱的性质,就是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现象,期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不过,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一日。从此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三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五四时期“思想市场”中的“救时主张”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之前仁人志士为通过“历史三峡”所做的探索。
(3)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这种思想态度形成的背景。
2022-02-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长垣市宏力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鸦片泛滥使白银流向国外,提出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鸦片泛滥以后,林则徐亲往湖北汉口等地实地探查,了解到民族经济的萧条和行商铺户的艰难处境,迅速得出鸦片输入独占市场破坏商业经济的结论。林则徐的这些禁毒思想反映了其
A.维护民族利益的坚定决心B.主张发展近代民族工业
C.坚持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D.学习西方探求御侮之道
9 . 19世纪40年代中期,魏源在《海国图志》的序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约二十年后,这三句话才被朝野上下号召“自强”的人,有节制地引以为工作的最高原则。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士大夫群体实现了普遍觉醒B.学习西方的滞后性和必然性
C.华夷观念对国人的深刻影响D.自强运动具有深厚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42年,魏源建议在得风气之先的福建、东二省增试水师一科,有能制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飞炮火箭、水雷等奇器的人,给予科甲出身;有能驾驶飓涛、熟悉风云沙线、会使用洋枪洋炮的人,给予行伍出身。魏源的这些主张旨在
A.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B.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改变“天朝上国”的观念D.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