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6世纪以来,整个世界逐渐融为一体,海洋实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争夺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渐成为西方强国的主要战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战略实质都是以开辟新航路和新土地为先导,通过对海外资源和财富进行暴力掠夺以及对海外领土实施殖民统治,实现了其成为世界性海洋强国的远景规划。英国作为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将海权视为国家兴衰的核心,在战略上既合理地发挥了其环境的优势,又充分与自身的国内基础相契合,从而在海洋时代成为世界体系的霸主。同时,作为陆地文明居于主导的国家,法国与俄国也将海洋崛起视作国家战略的关键目标,并长期拥有着强大的地区影响力。

材料二在欧洲列强步入海外殖民阶段时,中国也开始重视海洋。魏源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核心原则,改漕运为海运以发展海商,并通过建立新式海军而掌握海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大力发展海防和海军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海洋机制的构建,仿照西方列强的“海部成例”,专设海军衙门;而后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吸收了西方“海权学说”的观点,阐明了控制海洋对于提升国家实力的意义和商贸方面的战略价值。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构想,即对内收回海关主权,对外争夺太平洋海权,重视陆海统筹。孙中山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针对航运贸易和海军建设展开,如积极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顿招商局,同时创办航海专科学校,培养中国船长人才,仿照美欧国家的建制,成立海军部等,国民政府这些举动旨在重建中华民国海军,力图发展海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西方大国重视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海洋发展之路与西方的不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2023-03-14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海国图志》问世后很少有人阅读,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很多人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主张将其付之一炬。这表明《海国图志》(     
A.存在崇洋媚外的倾向B.深受主流思想排斥
C.对后世产生影响甚微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帝: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筹办夷务始末》)……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林则徐《软尘私议》

材料二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18415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材料三   1839年起,林则徐收集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编成《四洲志》等书稿,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还附有中国、朝鲜、日本及临摹的欧洲人的地图。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材料中鸦片战争爆发后统治阶层和普通人民的反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中这些知识分子的共同诉求是什么?
2022-08-15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3
4 .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和徐继畲等人编撰了《四洲志》《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等书籍,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说明( )
A.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B.中国知识分子丧失了文化自信
C.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D.先进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实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是晚清时期部分有识之士的代表作及主要内容,其共同点是
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徐继畬
代表作及主要内容《四洲志》
是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的汇编。
《海国图志》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和外国军事与科技。
《瀛寰志略》
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
①启迪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②冲击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③为洋务运动开展奠定了基础   ④推崇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 .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化(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洲志》

《变法通议》《海国图志》
江南制造总局奕䜣张之洞
开平煤矿《新学伪经考》林则徐
《资政新篇》李鸿章《时务报》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1919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8年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1919年随着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据国家统计局《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某个侧面,从表格中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并提炼出一个主题。
(2)结合材料二的信息,说明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上的“成功与局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这一成就在经济、政治和国防等方面的意义。
7 . 下图是魏源编纂的《海国图志》中所展示的世界地图。该地图在中文图书中的出现说明,当时
A.清政府的舆论管制出现了松动B.国人“天朝上国”的信念崩塌
C.西方先进的制图技术传入中国D.有识之士敢于突破传统观念
2022-03-04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3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8 . 下表为1840年后中国士人引用或自编书籍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评述。由此可知,当时
作品路易十六的评价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分析
《万国地理全图集》国主好色妾妇弄权,庶民怨之,废戕其主,而自择君。
《地理备考》国势大乱、国人拥藏拿破仑。
《外国史略》不修政事,国主好色国库耗于妃妾,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
《瀛寰志略》王好渔色,内宠擅权扰民民不能堪。
A.士人积极宣传革命思想B.国际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C.传统观念影响士人视界D.注重对他国经验的解读
2022-02-27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工商皆本”的意识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三民主义”的纲领D.“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10 . 1840年3月,美国商人因担心英国侵略中国会影响其在华贸易,要求林则徐准许美国商船及时完成进口交易,林则徐则在其批复中说“尔米利坚并非英夷属国,何至一闻该夷不许船来之……甘听英夷指挥,不敢贸易.天朝官府正喜得以省事”。这一言论表明林则徐
A.对西方认识尚不够全面B.揭露了英美狼狈为奸的实质
C.外交应对举措有理有据D.试图利用美国力量制衡英国
2021-09-25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东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