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1 . 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B.学习西方的同时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C.国人对西学持完全否定态度D.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魏源在《海国图志》对英国有如下描述:“大事则三年一会议,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会)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表明《海国图志》
A.主要是介绍西方政治制度B.推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C.借以表达反君主专制思想D.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2022-01-03更新 | 473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魏源在《海国图志》写道:“二十七部西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予议之人亦由先公举,可不调周平?”。材料反映出魏源
A.十分推崇美国的民主制度B.对政治的度层面有所思考
C.“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D.改变了器变道不变的立场
4 .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并购买西方人出版的报纸,招募翻译“以定控制之方”,大且购买西洋炮,还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篷如洋式”的西洋船,并将购买的武装商船改造成清军水师的训练舰。这表明林则徐
A.洞悉英国的武装实力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C.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D.已摆脱传统“夷夏”观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林则徐通过翻译资料来了解英国,他对英国人士反对鸦片贸易的言论格外倾心,对英国国王要求商人尊重中国法律的规定特别看重。以致到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还没有意识到英国会发动鸦片战争。材料表明林则徐
A.天朝上国思想仍很浓厚B.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正确
C.对国际形势一无所知D.对英国国情了解不深入
7 . 清朝中期的“乾嘉学派”把顾炎武奉为考据学的开山祖师,道光、咸丰时期的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理学思想正统地位的削弱B.清朝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动
C.科举选才标准发生了巨变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的加剧
8 . 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就是在反帝反封建的历程中建立什么样的政治 制度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40年以后,救亡以实现民族独立,启蒙以实现人民解放成为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由于缺失先进的政治制度、主体性救亡力量和从容的时间和空间,中国救亡从一开始就陷入困境。民主正是在破解救亡困境的历史课题中被提出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唤醒了经世致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爆发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推动了洋务派借助中体西用谋求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经世致用和中体西用的救亡策略虽然不可能突破君主专制体制,但它们却不经意地点燃了现代科技意识、世界意识、救亡意识的启蒙星火,为民主在中国的萌生积累了主客观条件,历史的变动跑到了历史主体的前面。 甲午战败引发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但清王朝依然固守君主专制制度。于是,中国的救亡运动在经历了短暂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之后,走向了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造成了不可逆的制度革命。新文化运动推动资产阶级的民主启蒙达到高峰。但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启蒙产生了保留和转向,马克思主义逐渐成长为民主启蒙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刘永春《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研究》


(1)编写一幕发生在近代中国历史学术研究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 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救亡的历史是一部“近代化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的序中叙述到,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可以用来说明
A.洋务派迈出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的思想先导
C.洋务派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
D.“中体西用”主张彻底冲破了旧观念束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君臣之义上,朱熹指出:“父子之仁,君臣之义,莫非天赋之本然,民彝之固有;彼乃独以父子为自然,而谓臣之相属,特出于事势之不得已,夫岂然哉!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材料二 在黄宗羲看来,君和臣的目的都是为了万民的忧乐,其关系应是“名异(具体位臵不同)而实同(担负共同职责)”的平等关系。父子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无父则无子,因此应该孝敬父亲。君和臣之间并没有命定的血缘关系,将两者联结到一起的是他们治理天下的职责,臣下与君主是可以相互选择的,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两者之同的血缘,而是天下万民的公利,臣下与君主在目标一致时才会合作。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与黄宗羲君臣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两种君臣观的历史价值。

材料三 冯友兰在1940年推出的《新事论》一书指出清末思想与民初思想的八大区别不同,见下表。

清末思想(18401911年)民初思想(1912年民国建立后)
讲文化的共同性讲文化的特殊性
西洋人专信弱肉强食西洋人专信自由平等
重视西洋的物质文明重视西洋的精神文明
注重实业注重玄谈
体用两橛体用倒置
看不起西洋人崇拜西洋人
只是空洞地谈论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教女人自动地反抗礼教,学习娜拉离家出走
照清末人的思路走下去,中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照民初人的思路走下去,中国注定要吃大亏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思想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的认识。
2020-12-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