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徐继畬在1844年《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A.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
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
2 . 19世纪中期,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为寻求国家出路做出了多种探索,包括
①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为求生存而进行推翻旧政府的运动
③学习西方,在国内发展近代经济   ④致力于改变现状,进行维新变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________
2020-07-0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巴楚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后,徐继畲指出:“欧罗巴一土,以罗经视之,在乾戌方,独得金气。其地形则平上之中,容畜沧海数千里,亦与他壤迥别。其人性情缜密,长於制器。造舟尤极奥妙。测量海道,处处志其浅深,不失尺寸。越七万里而通於中土,非偶然也。”上述材料表明他
A.最早关注欧洲历史、地理和经济B.从西方视角否定封建制度
C.认识到中国丧失主权的重大危害D.秉持本土文化价值的立场
2020-06-14更新 | 698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的阵痛使探求御侮之道成为时代主题。林则徐等人以经世致用为目的积极著书立说,翻译外国书籍到1861年仅世界地理著作就多达22部;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开始探讨英国强、中国弱的原因,提出自守、师夷、攻夷、款夷之策。材料反映了(       
A.列强侵略迫使学术视野拓展B.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发生动摇
C.知识分子积极研究世界地理D.积极反思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6 .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经历了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且一浪高过一浪。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材料四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进程的特点。
(2)为实现“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做了哪些努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提出了什么理论?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方面,邓小平提出了哪些创新理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但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社会上突然兴起一股顾炎武崇拜热,北京一群京官建立顾炎武祠,定时会祭。其也被誉为“清朝汉学第一人”。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官修史书的高度评价
B.符合士大夫群体的文化品位
C.学术和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冠盖儒林
2020-09-11更新 | 921次组卷 | 26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近代史上介绍西方地理最详实的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著名的书《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
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康有为
2020-01-3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林则徐B.李鸿章C.梁启超D.陈独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