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国图志》中的许多论述已经超出一般的海防范畴,而把眼光放到了整个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魏源在《海国图志》卷首开宗明义说明,此书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提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他指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通过对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指出:“外夷惟利是图,惟威是畏,必使有可畏怀,而后俯首从命。”国家之间的较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军事实力的对抗。他说:“使人不暇顾廉耻,则国必衰,使人不敢顾家业,则国必亡。”因此,更确切地说,该书反映了魏源的国家安全观。

——摘编自亦真《<海国图志>与魏源的国家安全观》

材料二   美国安全思想和理论的主要阐述人是保罗·尼采和迪安·艾奇逊等人。1947年7月“国家安全法”通过后,“国家安全”的地位迅速攀升,在美国外交政策的审议过程中位居“绝对压倒一切”的高度。1950年的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一68号文件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大宪章”,“战略思维”成了政府一级官员们讲话的时髦方式。此时,“国家安全”正式成为日益重要的美国安全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联系非常紧密,以致于艾森豪威尔总统认为安全问题与外交问题实为一回事。在70年代初之前,美国的国内安全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其国家安全多表现在对外政策上,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厚。此后,特别是1971年美元贬值后,对美国统治者来说,传统的敌友观已不再是国家安全中首要的内容,经济等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逐渐占据国家安全的核心地位。

——摘编自孟庆龙《美国国家安全思想和战略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谈一谈你对其观点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并归纳其变化的原因。
2 . 1902年,梁启超在《国之旧史》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阅读材料(如表),回答问题。

历史的记忆

相关人物记载出处
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使粤前夕:“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不敢竭股肱以为门墙辱”《林文忠公传》
1840年“八月后,启明星伏不见……以英夷作乱,水师提督关天培、湖南提督祥福阵亡为应验之证”《英夷入粤纪略》
1840年8月,林则徐被革职钦差大臣后,“抑知夷性无厌,得一步又进一步!若使威不能克,……制造炮船,则制夷亦可裕如……苟有裨国家,虽顶踵捐糜,亦不敢自惜”《密陈办理禁烟抗英不能歇手片》
1840年9月,道光帝下旨将林则徐革职:“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林则徐赴戍途中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传》
赫德“事实上,不正常的情况才是一切弊端的根源,这就是,外国商人享有特权地位,不受中国的司法管辖;传教士也同样超脱了中国法律的束缚,他们的到来促使各种流弊滋生;外国官员根据条约采取了其他地方闻所未闻的行动”《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
孙中山1900年惠州起义未成功,孙中山曾回顾说,在广州起义失败时,人们还视其为“乱臣贼子”,而到惠州起义失败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表明“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孙中山全集》
义和团民时为怀来知县的吴永说:“庚子之役,于吾国创已巨矣,痛已深矣”“然拳匪虽陋,尚知愤外侮之侵迫,同心以卫国家,特苦其智不足耳。缕指二十年来之事变,吾未尝不叹此辈之影响,犹为未可厚非也”《庚子西狩丛谈序》
一位御史在奏折中所说:“方今天下强邻虎视,中土已成积弱之形,人心愤激久矣。每言及中东一役,愚父老莫不怆然泣下,是以拳民倡议,先得人和,争为投钱输粟。倡始山东,盛于直隶,现传及各省。所至之处,人多羸粮景从。父老莫可拴束,妻子不阻挽,独悻悻以杀敌致果为心”《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 .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林则徐虽有世界眼光,但他怕清议指摘,以致他后来虽又作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即抱着旧观念空发议论的官员)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倘若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维新呢?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是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他们怕清议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概括材料,谈谈你对蒋廷黻认识的看法。(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09-21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君臣之义上,朱熹指出:“父子之仁,君臣之义,莫非天赋之本然,民彝之固有;彼乃独以父子为自然,而谓臣之相属,特出于事势之不得已,夫岂然哉!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材料二 在黄宗羲看来,君和臣的目的都是为了万民的忧乐,其关系应是“名异(具体位臵不同)而实同(担负共同职责)”的平等关系。父子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无父则无子,因此应该孝敬父亲。君和臣之间并没有命定的血缘关系,将两者联结到一起的是他们治理天下的职责,臣下与君主是可以相互选择的,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两者之同的血缘,而是天下万民的公利,臣下与君主在目标一致时才会合作。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与黄宗羲君臣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两种君臣观的历史价值。

材料三 冯友兰在1940年推出的《新事论》一书指出清末思想与民初思想的八大区别不同,见下表。

清末思想(18401911年)民初思想(1912年民国建立后)
讲文化的共同性讲文化的特殊性
西洋人专信弱肉强食西洋人专信自由平等
重视西洋的物质文明重视西洋的精神文明
注重实业注重玄谈
体用两橛体用倒置
看不起西洋人崇拜西洋人
只是空洞地谈论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教女人自动地反抗礼教,学习娜拉离家出走
照清末人的思路走下去,中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照民初人的思路走下去,中国注定要吃大亏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思想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的认识。
2020-12-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时期是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也是各种思想互相碰撞和激荡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经世致用是儒学内部的一种思潮。它在遵守儒学根本信条的前提下,致力于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这个思潮不绝如缕,只要儒学被视作统治思想,几乎就可以找到它的影子。但它引起人们的关注,通常都是社会腐败现象特别严重的反响。

在清一代,经世致用思潮曾两度兴盛。一是清初顾炎武等人总结前朝覆灭的教训,为反对明末空疏的学风而倡导。他沉痛地写道:“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进入19世纪,清朝全盛时期已过,官场的腐败,社会的破败,又一次触动朝野有为之士的心弦,盛极一时的汉宋之学都无力解决这些难题,经世致用思潮再度弥漫。1826年,魏源受贺长龄之托仿照明代《皇明经世文编》的体例,编就《皇朝经世文编》,此后,补编、续编、三编、四编、五编、新编、统篇等同类书接踵问世,反映了这思潮在19世纪中国长盛不衰的状况。鸦片战争以后,内忧和外患交织,经世致用便成了统治阶层应付这个困境的基本思路。

一袁伟时《经世致用思潮与鸦片战争后改革的延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并指出其在清初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世致用"思潮在19世纪中国长盛不衰的原因和表现。
2020-12-06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人口已达5000万一6000万,明末崇祯三年达1.9亿。农业得到很快发展,红薯、南瓜、玉米等农作物已由国外传到国内。城市快速发展,南京人口已达一百万以上,中国远洋船舶吨位达到18000吨,占世界总量的18%。如果说在公元1800年以前,有些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那么这些地区都在亚洲。如果说有一个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及其“中心”等级体系中占有“中心”的位置和角色,那么这个经济体就是中国。

——摘由自贡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

材料二   明清的统治者及封建制度却阻滞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一系列不符合近代文明进程的政策如朝贡外交都不利于中国的社会、国人的思维以及科技的发展,进而扼杀了华夏文明的生机,使之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没落。英国画家詹姆斯吉尔瑞笔下马戛尔尼谒见乾隆的情景:穿着法式高跟鞋的乾隆皇帝慵懒地侍在印度式的坐垫上,一边抽著土耳其式的大烟枪,一边啤睨着脚下那些西洋的“奇技淫巧”:网球拍、板球拍和乔治三世臃肿的全身像。唯一一个看着像‘人样”的是单膝跪地的英使马夏尔尼勋爵,而他身后的跟班不是撅着屁股行跪拜大礼,就是心怀鬼胎地捧着各式各样的“洋破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成为世界中心的主要原因。
(2)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康有为“上皇帝书”便说:“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这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心态,一直到今天都还不失其代表性。依照这种心理发展下去,革命便成了唯一的“救亡”之道。一旦“革命”登场,政治(包括军事)力量便必然上升到主宰的地位,而文化力量则退居于无足轻重的位置。长期的“革命”最后是许多人相信“政治是决定一切的”。

革命是以政治暴力改变现状,其效果是直接的,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革命可以摧毁旧政治秩序,并建立新政治秩序,但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引自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1)为了救亡,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以哪些西方的“真理”来改造中国?
(2)康有为提出“全变”主张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办法以实现“全变”?
(3)结合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史实说说材料中的“旧政治秩序”和“新政治秩序”分别指什么?
(4分)孙中山为建立“新政治秩序”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你怎样理解“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
(5)谈谈你对“政治是决定一切的”这一观点的认识。
2018-10-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2
8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
(2)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他们的实践行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你谈谈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9 .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变迁

——摘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材料二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忘不了中国人民在7年多的时间里怎么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斯大林指出,中国人民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事业中起了巨大作用。中国人民及其军队的斗争,大大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日本历史学家伊豆夫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的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14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作用

——丁家栋《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应”两个角度:分析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近代中国重大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罗斯福、斯大林、伊豆夫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形成何种共识?结合所学指出抗战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与世界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绅士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达300多万人,然而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矩,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海国图志》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材料二   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予与魏,各生异城,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一何奇也,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发展与西方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价钱一路走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材料三   《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使风行到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废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热语,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

——摘编自胡适《四十自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国图志》在中国和日本的不同命运,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演论》风靡中国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思想传播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