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0 道试题
1 .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022-04-23更新 | 396次组卷 | 22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届高三三练文综历史试卷
2 . 晚清某学者在日记中写道:“康有为以变法执朝政,思抑太后以便己,其罪至大。余言康宜诛,法宜变,惟不能如康之浸欲变本,且漫无次序。宜入告我皇太后、皇上,不可因噎废食也。惜无入言之者,为之太息。”下列最能体现该学者思想是
A.穷则思变B.中学为体C.经世致用D.师夷长技
3 .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观点主要认为“中体西用”理论
A.出发点是在中国实现政治变革B.目的是维护中国的纲常制度
C.为西学传入创造了有利的环境D.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4 . 1897年,安徽巡抚邓华熙上任后,既筹办了以西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求是学堂,又扩建了“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的敬敷书院。当时邓华熙扩建敬敷书院的客观意义在于
A.保护和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B.加强了对徽地学子的义理教育
C.保证了安徽对各种人才的需求D.缓解了传统势力对新学的压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说:“这样修补好就安全”。墙上文字是“封建专制制度”。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实行君主立宪制
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6 . 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曾提议清政府,要求留学生出国后“不囿于异学”,还要“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这主要反映了洋务派
A.理性思考了西方教育模式B.立足于培养出中西贯通的人才
C.以“中体西用”为教育原则D.强调技术学习与道德培养并重
2021-08-24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晚清第一任驻英公使郭嵩焘通过对英国的军事、经济、政治、科技、外交以及文化体育等领域全方位的考察后指出,中国要想重新成为一个富国、强国,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军事,还要学习政治制度,应当向西方各个方面进行学习。可见郭嵩焘
A.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B.其主张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C.否定了洋务派的基本主张D.全盘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1-07-08更新 | 9564次组卷 | 104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9 . 晚清时期,翻译西书成为当时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翻译的西书从内容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见下表),下述材料体现了晚清时期
时间内容
1862—1894年科学技术
1894—1902年政令法律
1895—1911年人文社科著作、小说和科教书
A.崇尚西学成为社会共识B.教育救国思想行之有效
C.政府积极支持翻译活动D.早期现代化的探索过程
10 . 清末钱宝琼在《中国数学史》中介绍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他们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²+ac=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西学中国化的必要性B.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C.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D.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