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其中的“体”是指(     
A.科举制度和四大发明B.封建制度和纲常伦理
C.儒家思想和四书五经D.君主立宪和民主平等
2 . 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B.学习西方的同时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C.国人对西学持完全否定态度D.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3 .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022-04-23更新 | 396次组卷 | 22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届高三三练文综历史试卷
4 . 1904年1月,张之洞等人联名向清廷呈交关于制定新学制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在《学务纲要》中明确宣示反对新名词掺杂进中国“文体”,‘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存国文,端士风”。据此可知,张之洞等人
A.坚持传统文化形态B.提倡恢复使用古文
C.反对新式教育改革D.完全排斥西方文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1-07-08更新 | 9564次组卷 | 104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6 . 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5世纪之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从此之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层面上。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直到19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憬然于“船坚炮利"的“夷之长技"对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到了19世纪末期,才又ー步认识到,在物质层面的后面,也还有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稍后又意识到,不仅有社会政治体制问题,而且还有理论方面的问题,于是,20世纪初就呈现出大量宣传西方思想理论的潮流。

一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一这就是结论。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之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物质层面“社会政治体制"理论方面"的重大事件。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7 . 如图为1898年张之洞在其《劝学篇》中提出的“五知”。这表明他
A.倡导改革传统的政治制度B.基本接受西方的政治学说
C.支持康梁等人的维新活动D.主张进行温和的社会变革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策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变政!;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材料一、三分别代表哪个派别?他们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2)材料二属于哪一派别?与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以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为核心内容开展的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请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发展历程。
2021-01-1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面对时局,晚清思想家冯桂芬痛感中国“不知夷”,认为对西方国家要“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最终提出了“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这一主张
A.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B.加剧了与顽固派的矛盾
C.强化了传统的文化心理D.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

——班固《汉书》

材料二   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自强之道,丰乎师其(列强)所能,夺其所恃耳。……臣愚以为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船之费不可省。

——摘自李鸿章《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1872年)

材料三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们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坏井田,开阡陌”所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的基本主张。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
2020-12-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