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2 道试题
1 . 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B.学习西方的同时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C.国人对西学持完全否定态度D.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2 . 晚清某学者在日记中写道:“康有为以变法执朝政,思抑太后以便己,其罪至大。余言康宜诛,法宜变,惟不能如康之浸欲变本,且漫无次序。宜入告我皇太后、皇上,不可因噎废食也。惜无入言之者,为之太息。”下列最能体现该学者思想是
A.穷则思变B.中学为体C.经世致用D.师夷长技
3 . 《轮船招商局章程》中写道, “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商情,在商莫筹国计。夫筹国计必先顾商情,倘不能自立,一蹶不可复振。”这一观点(  )
A.体现了中体西用论B.有利于船舶业发展
C.蕴含了商战的思想D.抨击了官商的勾结
2021-08-2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4 . 1861年,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表明他
A.认同中央集权制B.主张兴办洋务运动
C.主张“中体西用”D.要求建立民主制度
2021-08-2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1859-1889-1919-1949-1979-2009,每一阶段都有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中对1889-1919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从学制度到学思想,国人的思想解放不断加深
B.“中体西用”的主张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
C.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D.这一时期的各种思想“犬牙交错”,异常复杂
2021-08-2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西昌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7 . 1875年,清廷命郭嵩焘出使英国,任驻英大使。当时士大夫认为是奇耻大辱,写一封对联诋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驻英期间,郭嵩焘一举一动,更遭国人非议。材料可以证明
A.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B.互派大使平等外交
C.该外交行为有辱国体D.洋务事业步履维艰
8 . 读如表,据此能够得出的认识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翻译著作情况(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时间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其它译著来源
1850—189940%30%10%8%12%英美占85%
1902—190410.5%21%24%25.5%19%日本占62%

①中国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复兴
②中国人的关注点有所转向
③日本超越英美成为世界强国
④中国学习的主要对象发生变化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1-08-10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晚清第一任驻英公使郭嵩焘通过对英国的军事、经济、政治、科技、外交以及文化体育等领域全方位的考察后指出,中国要想重新成为一个富国、强国,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军事,还要学习政治制度,应当向西方各个方面进行学习。可见郭嵩焘
A.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B.其主张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C.否定了洋务派的基本主张D.全盘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1-07-08更新 | 9564次组卷 | 104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