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861年,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招收学童学习外文,翻译外国自然科学和技术书籍。同时,选派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深造。这些举措旨在
A.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思想B.培养洋务运动所需实用人才
C.推动中国文化的近代化D.学习西方改革中国教育体制
2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局翻译绾等机构在翻译西方书籍时,引入了马达、轮胎等新名词。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外交官员通过日记、游记引入了不少新词汇,如驻日参赞黄遵宪引入了国会、会计等新名词。这些新名词的出现
A.是中国士人被动了解西方的结果B.推动了西学东渐的深入发展
C.为改造中国社会提供了思想武器D.顺应了政治改革运动的需要
3 . 下表反映了清末民初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的思想界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反侵略逐渐成为共识B.不同学派相互渗透
C.盛行崇洋媚外的风气D.学习西方不断深入
4 . 在讨论对欧陆诸国的战和问题上,郭嵩焘认为:“窃见办理洋务三十年,中外诸臣一袭南宋以后之议论,以和为辱,以战为高,积成数百年气习。……洋人情势,尤所茫然,无能推测其底蕴而窥知其究竟。”据此判断,郭嵩焘
A.用开放的视野分析战前形势B.反对求和力主出战
C.认识到中体西用观念的不足D.对战争结果较乐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将西方的地理学、数学、物理机械工程、天文、水利技术、欧洲古典哲学等传入中国。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介绍翻译的西方著作有《四国志》《各国律例》《化学鉴原》《声学》《电学》《卢梭民约论》《万法精理》等。根据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的到来使西方自然科学传入中国
B.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以学西方思想文化为主
C.西方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D.鸦片战争后知识分子学西学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求
2020-10-2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甲午战争后,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提出“西艺非要,两政为要”“变法”“变科举”“储才”“奖励工商”“护商”“劝工”等主张,洋务运动在军事、工商业、教育、政治等方面都向纵深方向发展。这可以证明
A.洋务新政保障了国家安全B.洋务派率先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C.中体西用出现了根本变化D.洋务运动客观上助推了维新变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鹫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两种两人均认为
A.政体亟须调整B.西方技艺为末C.纲常政教为本D.不能仅学技术
2020-04-24更新 | 370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钦?”这反映出当时: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
C.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D.“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2019-08-11更新 | 1636次组卷 | 27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届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96年,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起草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指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1898年张之洞出版《劝学篇》,提出:“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体西用”是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普遍接受的主张
B.张之洞把西政作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思想与维新派思想趋同
C.19世纪末,“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D.梁启超与张之洞宣扬“中体西用”都有救亡图存的目的
2019-02-17更新 | 579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2019-01-30更新 | 2442次组卷 | 58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