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两次鸦片战争后,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引进了西方机器生产技术.他们被后世称为
A.洋务派B.维新派C.立宪派D.革命派
2022-03-1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机械学:火车头之制造法。化学:安全火柴之前途及其制造法。”晚清出现的这类考试内容旨在选拔
A.科技人才B.通经人才C.军事人才D.外交人才
2020-03-1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1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能分别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的是
A.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B.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
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D.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2016-11-27更新 | 4804次组卷 | 144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 )
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
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学习西方
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