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唯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梁启超

材料二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

《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材料三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我们分析它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洋务派的评价,并指出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新道路,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启示。
2023-02-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新课程质监)历史试题
2 . 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5世纪之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从此之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层面上。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直到19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憬然于“船坚炮利"的“夷之长技"对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到了19世纪末期,才又ー步认识到,在物质层面的后面,也还有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稍后又意识到,不仅有社会政治体制问题,而且还有理论方面的问题,于是,20世纪初就呈现出大量宣传西方思想理论的潮流。

一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一这就是结论。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之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物质层面“社会政治体制"理论方面"的重大事件。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在政治上给封建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救的思想统治地位,使得民众的思想观念得到空前解放。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痛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专制制度”,是“漆黑一团”。他们更加猛烈抨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由此,中国传统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国人文化自信力被削弱,核心价值观念缺失,导致了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和失根。

——摘编自董银平《从中国当今社会问题丛生重看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   李大钊、陈独秀等把进步刊物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新创办了《湘江评论》《少年中国说》等。五四运动后的半年里,各地新出版的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报刊达二百多种。李大钊、陈独秀把建立学会、社团作为联系进步青年的纽带。据统计,在北京注册的社团就有二百八十多个,翻译出版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通俗读物。不久,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思想主流。

——摘编自陈澜《马克思主义的译介、传播至特征与近代中国》

材料三   1927年.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井冈山,标志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关头闯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这一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标志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和理论。

——摘编自李君如《毛泽东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世界眼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危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途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测据"理论包含的内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思想变化的趋势。
2020-12-3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孔于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9-04-15更新 | 1688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