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摘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材料二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重新燃起新的希望,深信目前的处境尽管艰难,但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前此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阐述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曾国藩上该奏折的背景及其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的理想和目标”与“新的社会力量”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部分的成功”的原因。阐述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取得“部分的成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文化运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各阶层的爱国人士展开了多种救亡图存的斗争。

材料一


材料二 近百年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新编》总论


(1)根据材料一所示表格,在ABC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任选ABC中的一个事件进行评价(要求:明确写出所选事件名称后再进行评价)。
2022-01-1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中国人民一直在探索救国之路。

材料一

背景事件历史事件(现象)思想主张(口号、纲领)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
民族、民权、民生
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1)为表格中所列出的历史事件(现象)确定一个主题,结合表格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色歌谣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近代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中,先后经历了从“走日本人的路”,到“走美国人的路”,再到“走俄国人的路”,最后到“走自己的路”的艰难历程。


(2)这段红色歌谣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走自己的路”。
2022-03-07更新 | 684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化”的基本要义是向西方学习,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制度、文化,以使自己达到如西方一样的先进的社会状态。从“西化”到“全盘西化”到“与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中国从文明迷失再次走上了文化自信。……正是通过这种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的借鉴和对话,中国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开放和包容态度走向世界。

——摘编自《浅析中西方文化融合与全盘西化的认识》

材料二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澜,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想用启蒙手段达到救亡目的。然而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充满战乱苦难,国家利益与人民痛苦压倒了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为了群体的救亡,个人权利、自由与尊严都显得不切实际,启蒙工作因而受到了牵连。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现代中国主流价值从文化迷失到再次走上文化自信的探索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启蒙工作“受到牵连”的原因。
2022-04-22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初,人们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过程中,兴起了一场旨在通过“塑造新国民”的救亡运动。该运动为
A.护国运动B.护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022-03-21更新 | 146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林则徐、 魏源、徐继畬等分别编译世界地理、历史著作,主张“师夷长技”,可是,清政府并未从战败中清醒。19世纪60 年代,面对内忧外患交困的局面,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设立新式 学堂,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创办近代海军,然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自强”“求富”化为泡影。19世纪末 20世纪初,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产阶级先后领导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试图建立西方民主政治,发展 资本主义,皆因封建势力的强大而未能如愿。1915年,日美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大肆“尊孔复古”,新文化 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打倒孔家店”,形成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但是,儒学以及北洋军阀的专 制统治仍未受到根本撼动。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后,在各种思想的碰撞 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思想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1 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 160 人,其中有老一辈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尔、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该书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的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并且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同时,他们发动一场以白话文代替古文的新文学运动。这场知识风暴给儒家,包括传统伦理、,风俗、人际关系和社会习俗,以粉碎性的一击;同时,还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了 1895—1911 年期间的变革。的确,有些论者认为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中国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第 6 版)


(1)据材料一,概括推动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原因及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共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