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下表是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严复中国传统的“求新”观念与西方的“进化”观念相辅相成。为“进化”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提供条件,而“进化“观念也为“新”字涵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严复指出:“国家为有机体,斯其演进之事与生物同。”天演之理为国家求“新”提供了理论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新”字与“中国”一词的结合。
梁启超1902年,梁启超《新民说》中专列“论国家思想"一节,呼吁培养“新国民”,建立“新中国”。1903年,梁启超发表《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再次详细阑释了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说
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提出“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作为革命派的“新中国”理想被正式使用
陈独秀发文驳斥了民初的共和政体。他将“民主”与“共和”观念截然分开,阐明了“共和”也不一定就是民主。在政治变革无望的背景下,陈独秀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确定一个论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12-23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为20业纪20年代前期思想文化界的重要现象。据此可知
A.东西方文化开始出现冲突.B.西方文化受到部分学者质疑
C.欧美受--战影响实力衰落D.复兴古代文化成为时代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为1923~1924年中国关于科学与人生观关系的学术论争情况。造成这一论争的主要原因是
派别玄学派科学派
观点反对科学主义,认为科学本身就含有有害的生命观、粗糙的功利主义和过度的行动主义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科学的方法是万能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A.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强烈冲击B.传统文化不适应近代化的需要
C.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必然要求D.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已深入人心
2022-02-2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角度矛头
政治层面批判孔子为帝王专制的“护符”
思想层面批判孔子为思想专制的权威
个人层面批判孔予之礼为伦理专制的先导
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
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
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
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下表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期口号
1861—1899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
1900—1909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20—1929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打土豪,分田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表中这一时期口号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9-11-06更新 | 369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
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
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
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著作关于鸦片战争主要观点的对比。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