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初,某思想家撰文写道:“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从中可见,该思想家
A.宣传进化思想,任凭自然选择B.主张君主立宪,为维新思想造势
C.打破守旧观念,推动社会变革D.反对改良,主张暴力革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
3 .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李鸿章、康有为、陈独秀等都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B.发动了社会变革运动
C.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D.是掀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将
4 .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是一个东学西传到西学东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D.是一个不断回归到传统儒学的过程
2020-04-28更新 | 187次组卷 | 29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20课 西学东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B.传承并且创新了传统文化
C.在东西文化间举棋不定D.对国人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也被史学研究者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意味着自1915年开始的思想革命是1919年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的先导,《新青年》对中国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的思想觉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二 为加强工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在五四运动后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在创办工人刊物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将其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与工人阶级联系的纽带。

——摘自肖华平《试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原因和重大意义。
2020-04-15更新 | 14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7 . 材料   胡适,安徽绩溪人,他创建了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将“儿童中心主义”与“学校及社会”相结合,注重选课制和弹性制的规定,推行学制改革。胡适大力推行国语教育,尝试白话诗作,制定国文课程标准,为教材选用合适的白话小说、戏剧等。胡适认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要注重孩子前期学习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注重孩子终身教育和做事、做人的教育。胡适引进杜威的“改良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强调这些思想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配合。胡适的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具有宝贵的时代价值

——据吴奕晓《论胡适教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等


(1)根据材料,概括胡适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胡适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9 . 1918年,傅斯年在《文学革新申义》中说:“今等差已泯,群政艾义。既有文言通用于士流,复有俗语传行于市民……,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乎?”这表明他
A.推动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B.推崇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D.倡导文学的通俗性和国民性
2020-03-24更新 | 1008次组卷 | 18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二人教版必修3-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基础练)
10 . 思想启蒙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虽然人们把“启蒙运动”的桂冠赠与了它,但它与欧洲启蒙运动,无论是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无法相提并论。中国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以民族主义为前提,以救亡为己任。所以当我们追溯那段历史时,不难发现,亡国灭种的阴影,一直盘桓在知识分子的心头,也成了新文化运动一个转贯穿始终的主要话题

——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


(1)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
(2)既然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无论是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为何它还会赢得“启蒙运动”的桂冠?
(3)你是否同意“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简要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