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胡适曾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据此推断,在胡适看来,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文化转型B.学习西方C.弘扬传统D.思想解放
2 .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时,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但从1917年起,《新青年》的刊行量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真正轰动一时。与这一变化直接关联的因素是
A.提出“民主、科学”口号B.反对传统伦理道德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进行“文学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
A.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B.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绪蔓延
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
D.使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鲁迅的早期杂文中,多是围绕批判“保存国粹”“扶乩驱邪”的封建迷信,以及痛贬扼杀青年、儿童的社会恶习等命题展开;其杂文集《坟》中写于“五四”前后的文章,也是重在批判封建节烈观、家庭观、精神麻醉、奴隶根性等。由此可知,鲁迅的这些杂文
A.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B.对国民性进行深刻批判
C.基本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在反封建上具有彻底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首先应该进行的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维新变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在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指出:“《新青年》的作者们,在思想上所表现出来的缺点,最严重的是,他们提倡民主、科学,可是在他们的思想和性格上,却具有反民主、反科学的倾向”。下列言论中不可以作佐证此观点的是
A.“新旧之间绝无调和和两存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
B.“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C.“彼等(新文化学者)不容纳他人,故有上下古今,唯我独尊之概。”
D.“求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得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 ),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 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李鸿章和康有为思想主张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的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西方以科技、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则由制度转向文化。由此得出
A.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
B.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C.西学逐渐取代中学的文化主流
D.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9 .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在20世纪初访问中国时说:“(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中国)政治革命是一场失败,因为它是外部的、形式上的,只触动社会运作机制,而没有影响实际控制社会的生活观念。”为了实现杜威所说的社会转型,中国必须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救亡图存,君主立宪
C.民主科学,伦理觉悟D.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论化。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6年秋,康有为请政府于宪法中定孔教为国教。陈独秀连加痛驳,谓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的因缘,孔子提倡的道德礼教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他的伦理学说与共和立宪政体相违。此后,李大钊、吴虞等人也对礼教进行了大力批判,胡适还提出了“打孔家店”的口号。

——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待孔学的态度,概述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
2020-09-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