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民国初年曾有这样一则关话:一官员去偏远山村考察,路上遇一老农,便问道:“近年来黎庶如何?”老农答到:“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这则笑话可用来说明
A.民主共和观念城乡影响不均B.开展文学革命有现实必要性
C.民生主义尚未真正落到实处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2022-01-2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指出:“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了三四十里。若是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会走了。”由此可知,胡适
A.传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B.突破了时代的局限
C.主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D.崇尚全盘西化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强调:“调和是社会的一种天然趋势。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只能跟你走半程路。这就是调和,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我们若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走了。”对此材料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A.“新思潮”指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B.“调和”指新文化运动应有“模棱两可”的态度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旧道德”的必要性
D.材料的“意义”在于强调新文化运动的艰巨性
2019-01-28更新 | 1579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02年,梁启超以《新民丛报》为阵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号召中国之青年,“牺牲生命,誓翦灭此而后朝食”。1920年,他在《欧游心影录》疾呼,“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要用那西洋火灾变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造成其变化的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性的改造B.一战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C.国人民族国家意识初步形成D.西学东渐方向发生转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术思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看似虚悬无薄,实则前进的方向全是受其指导。中国是一个学术发达的国家,几千年来学术分门别类,各致其精。如欲详述之,将数十百万言而不能尽。现在所讲的,只是思想转变的大略,及其和整个文化的关系。

西洋学术输入以来,中国人对其之态度,亦经数变。(一)其初是指采用西法者为用夷变夏,而极力加以排斥的。(二)继则变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再进一步,就要打倒孔家店,指旧礼教为吃人,欢迎德谟克拉西先生、赛因斯先生,并有主张全盘西化的了。其实都不是这么一回事。现在文化前途的转变乃是整个社会组织的改变,并非一枝一节的问题。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完成于1939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期间,中国人向“西洋学术”学习的态度,依照阶级变化划分历史阶段、说明各阶段的阶级属性,并选择其中一个阶段进行阐述。(要求:时间准确,理由充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2-04-07更新 | 231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革命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指易姓和改朝换代,近代逐渐有彻底变化和根本变革之意。维新之意与改革、改良相近。有学者建立近代文献数据库,检索“革命”、“维新”、“改革”、“改良”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在1890-1926年的使用情况如图。图中关键词的变化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减弱B.工人暴力革命的兴起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发展D.救国的主流思想变化
2021-12-15更新 | 105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2019-06-23更新 | 661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阳明班)
8 .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A.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B.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2019-02-13更新 | 295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一中2018届高三1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019-04-09更新 | 409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5届江西高安中学高三高考冲刺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重大的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8世纪的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革的启蒙思想。在西方,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卢梭是他们的代表;我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以及王夫之。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进;而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试结合中外史实说说哪些因素促成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到来。(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9-01-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