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陈独秀在1915年9月发表的《答王庸工》 一文中对《新青年》杂志作了“批评时政, 非其旨也”的定位,1919年1月发表的《除三害》 一文却强调“一般国民要有参预政治的觉悟……要有相当的示威运动”。这一变化源于(     
A.中华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B.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
C.工农群众运动的蓬勃兴起D.中国社会性质的深刻变化
2022-11-16更新 | 432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欧战(一战)后,很多中国人几乎形成一种共识—世界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故"新文明""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人"逐渐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思想运动推动观念更新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泛接受
C.一战成为思想变革根源D.当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2022-11-12更新 | 34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八中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六调)历史试题
3 . “政治的急迫要求使新文化运动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种种局限被完全遮蔽了,‘五四’在政治上的‘正确性’掩饰了新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单薄性。”此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被各种政治势力所利用B.掩饰了五四运动的不足
C.政治诉求大于文化创新D.政治启蒙价值有待考究
4 . 在1918年蔡元培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后,李大钊于1919年发文指出,“今日政治问题,就是面包问题”。此后,工读互助主义倡导者王光祈提出了“人人作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主张。这些主张(     
A.崇尚社会普遍生产劳动B.折射出社会心理的变动
C.以实现人人平等为目标D.反映了革命性质的变化
2022-08-26更新 | 30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哲人们被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影响,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并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社会契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维新运动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夕,发展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严复1898年发表译作《天演论》,涵盖了西方近代民主、自由理念,批评封建专制君主对民众才智的压制,并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国家的强弱系于国民素质的高低,严复与梁启超总体上强调国家自由高于个人自由。邹容、章太炎等以革命为号召,主张推翻旧制度,清除旧势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陈独秀于19159月创办《青年杂志》,发出“个人解放”的呼声。五四运动之后,李大钊等革命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与苏俄革命思想,进行革命启蒙,塑造革命“新人”。

——摘编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中“革命原则”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欧洲近代启蒙思想相比,中国20世纪初启蒙思想的不同,并说明产生不同的原因。
6 .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说:“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所祈求,拥护个人之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由此可知,陈独秀
A.反对君主专制统治B.要求维护共和政体
C.抨击传统儒家思想D.秉持天赋人权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
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
2022-06-08更新 | 6122次组卷 | 4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陈独秀在比较东方和西方民族思想后指出,“东洋民族,自游牧社会,进而为宗法社会,至今无以异焉。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以致“视公共之安危,不关己身之喜戚”。据此,陈独秀意在
A.批判传统宗法社会B.塑造现代国民意识
C.宣扬公民权利观念D.主张国家至上理念
2022-06-03更新 | 1057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民族危机与救亡。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各种救亡主张(思潮)盛行一时,下表反映了部分主张的主要观点。

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教育教国一个国家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日多.则国势日强
实业救国主张通过举办实业,.振兴商务来增强国力、民力,进而达到抵御外国入侵之目的

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运用同时期中国另外3种主张或思潮来论证你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8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22年初,著名学者张君劢在《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中指出:“现时人对吾国旧学说,如孔教之类,好以批评的精神对待之,然对于西方文化鲜有以批评的眼光对待之。吾以为尽量输入,与批评其得失,应同时并行。”这反映了张君劢(       
A.强调对待外来文化需要理性B.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
C.彻底突破传统华夷观念D.反对单纯的思想革命
2022-05-27更新 | 309次组卷 | 6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广东专用)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