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后两年内,国内出版的白话刊物屈指可数。1919年后各地白话报刊如雨后春笋般进发出来,据当时人估计,仅1920年一年,全国陆续创办的白话报刊就有四百种之多。这一变化
A.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广泛传播B.得益于新文化运动直接推动
C.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D.适应了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
2 . 1918年,上海和北京的一些重要日报刊登的都是男女演员以及歌女的八卦新闻;1919年,占据这些版面的却是对教育和哲学演讲的报道,以及翻译的高尔基、莫泊桑等现代作家的短篇小说。这一变化反映出
A.大众传媒迎合市场需求B.政治环境促进学术自由
C.知识界思想解放的深入D.青年学生自由精神觉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在翻译“science”时,主要引用儒家经典中的“格致”,少数人借用日语中的“科学”。到了1915年,“格致”在这一翻译中基本消失,“科学”成为定译词。这一变化反映当时中国学术界
A.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B.彻底抛弃儒家经典
C.放弃中体西用的原则D.理性认识西方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6年,陈独秀撰文将明中叶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变化分为七期,第七期是“民国宪政实行时代”,强调“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不得不待诸第七期吾人最后之觉悟”原因在于“伦理思想,影响于政治,各国皆然,吾华尤甚”。陈独秀此番言论意在
A.说明思想启蒙对民主政治的影响B.纠正辛亥革命中的过激倾向
C.改造并发扬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D.赞扬民主宪政建设成果硕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9年,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偏重于对国学的批判;但到1923年前后,学界新旧人物纷纷追随、模仿胡适整理古书的作风,国学魅力大增。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学界
A.秉承“夷夏之辨”观念B.反思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
C.否定西方近代民主思想D.致力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5年,陈独秀对儒家“三纲”的批评着眼于它“压抑了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1916年2月,陈独秀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是立足于“儒家纲常与共和制度的深刻矛盾”。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社会时局出现变化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梁启超对谭嗣同的精神阐释着重于两方面:早期的《谭嗣同传》若力阐发其舍生收义、拯救中众生的献身精神、博大胸怀及烈士形象;1920年的《清代学术概论》则主要弘扬谭氏“冲决网罗”、批判纲常名教、排斥尊古观念的“思想彗星"形象。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洗礼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2019-06-23更新 | 661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教育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七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A.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B.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2019-02-13更新 | 295次组卷 | 26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变法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它在“改变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