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简答题 | 适中(0.65) |
真题
1 .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削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注: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夫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故余谓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乡愿之误事仅一隅。国愿之流毒遍天下。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19157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宗法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归纳其共同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受到抨击的历史背景,并谈谈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
2020-08-10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人本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仁”的提出,是对“人”的发现……仁的内容虽然丰富,但其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三点:克己、爱人、复礼。克己复礼是为了更好地去爱人,爱人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达到“仁”的完美境界,这两方面互为表里,精神层面与行为礼数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人本思想的核心在于“善”。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做的,不是去找出事物的本质,而是要发现那个把世界万物安排得如此合理,如此井然有序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善”。苏格拉底认为这个“善”就在人的心灵中。所以人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考虑生活和道德、善和恶的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孔子和苏格拉底人本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蔡元培“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又有人得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结论。

——摘编自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 . 清末民初中国的抗争与探索

材料   1840年以来,列强先后发动了数次侵华战争,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另一方面,中国各政治派别也在不断地进行抗争和探索,有学者归纳其历程具有如下特征:(1)广泛性;(2)一致性;(3)开放性;(4)层次性;(5)继承性。


清末民初中国的抗争与探索为何具有以上特征?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从以上五个特征中任选其三,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文艺复兴是近代西方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胡适认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也有几次文艺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文艺复兴曾有好几次。唐代一批伟大诗人的出现,与此同时的古文复兴运动,以及作为印度佛教的中国改良版的禅宗的产生——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的第一次复兴。11世纪的伟大改革运动,随后出现的强有力的新儒家的世俗哲学,逐渐压倒并最终取代中世纪宗教,宋代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可称为第二次文艺复兴。戏曲在13世纪的兴起,此后长篇小说的涌现,及其对爱情、人生乐趣的坦然颂扬,可称为第三次文艺复兴。

—— 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材料二   我说我们在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年前——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作“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ese 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 1958年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

材料三   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通过“整理国故”,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是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材料四   新文化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基于文化现代化的视角》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中国三次“文艺复兴”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是什么?据材料三,理解这场运动为什么叫作“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所“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6 .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四:“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并归纳理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胡适等人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运动中提出哪些主张?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如果说初期的西方思想是以整体的形式传入中国并产生洪波巨澜,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多元化倾向。

——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有学者认为晚清思潮有其时代特色,试结合19世纪中后期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文化人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归纳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加试题】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芒。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五四期间,当陈、胡高举“理性”大旗将国人从封建王国拉到“科学”、“民主”家园中来的时候。,却不自觉地偏离“理性”精神而走向偏激一途,这反映出特定时空条件下主体文化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的崩溃所导致的民族文化走上的偏离。②也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历史和文化的中断,而是在”治国平天下”思想指引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化所做的工作。

(2)根据材料二,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材料三中关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影响的两种观点,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联系材料二,请结合所学予以说明。(。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

9 .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西,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西,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材料二陈独秀说:“吾宁思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思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胡适也指山:“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义是承认中国旧文化不适宜于现代的环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化”,中国应该“接触新世界的科学民主文明而复活起来”。

——摘编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出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时期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主要不同。

10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生成于不同时期,植根于不同土壤,二者既有一些共同之处,又有不少差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新文化运动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国民文学、写实文学。胡适提出:“文学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国人为一大能事。”鲁迅强调新文学的目的是创建“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文艺复兴从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呼吁作家面向大众,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神曲》。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以无畏的姿态摇动儒学统治的根墓,把文学从旧思想禁锢下的文学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作家蒙田宣告:“盲目虔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代科学启发人们用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托玛斯·勃朗在《医生的宗教》中抨击宗教权威做了杀害真理的勾当。在批判传统的同时,文学先哲致力于传统的重建。胡适高扬白话文学,称文学史上“稍有生气者皆自民间文学而来”,《七侠五义》《红楼梦》等白话小说是“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胡适挖掘传统文学中有灵性和生命力的东西,与白话等一起构成新的文学传统。文艺复兴也经历了批判和重建传统的过程,本质也是重建富有活力的文化传统取代禁锢个性的文化,为新的文学发展建构合理的历史基础。文学巨匠把争取自由、独立人格视为己任。鲁迅疾呼,“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陈独秀强调“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呼喊把人从压抑个性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与文艺复兴的特征十分吻合。彼特拉克宣称他只想拥有“属于人的那种光荣”;但丁高呼,“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瓦拉也强调,每个人都有思想自由和独立的个性自由。

——李靖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比较》


(1)根据材料归纳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学发展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文学运动在性质上有着怎样的相同之处?并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新运动的历史作用。
2018-01-15更新 | 117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普通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