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些说明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民主革命逐步转型
C.北洋军阀统治的腐朽
D.民国时期社会的进步
2018-04-13更新 | 457次组卷 | 2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9-01-30更新 | 3607次组卷 | 132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海南文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2012·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2019-01-30更新 | 1185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2019-01-30更新 | 2191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海南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五四时期,胡适呼吁:“争取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争取你个人的人格就是为国家争人格。是呀,自由这东西从来不是谁给的,那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胡适在此表达了
A.家天下被推翻的必然性
B.政府保障人权的重要性
C.公民意识觉醒的必要性
D.建设民族国家的紧迫性
6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洪秀全——蔡元培——曾国藩
C.曾国藩——洪秀全——蔡元培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动摇了传统封建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创办《青年杂志》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18-01-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海南华侨中学三亚学校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二历史文科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陈独秀指出:“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曰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这表明陈独秀主张
A.政党政治B.国民政治C.立宪政治D.社会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导致下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
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2018-01-06更新 | 371次组卷 | 17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鑫源中学2021-2022学年春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普高班)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同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这说明当时中国
A.共和革命不可能成功
B.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C.人民不支持革命
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