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和影响下,从通都大邑到边远城市,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版。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提倡科学等口号的提出,对当时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反映出
A.民主共和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B.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C.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得到了根本改变
D.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2 . 有学者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下列对其“丑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B.理学家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D.新文化运动提出“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主张
3 . “□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其中□处应该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1年,梁漱溟指出,“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材料所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孔子创立的儒学已经成为糟粕B.人们已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C.新文化运动文化观的极端倾向D.民众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
5 . 有学者总结说:“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的过程。”句中省略句应是
A.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B.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
C.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D.始而言教、继而言政、进而言技
6 . 1898年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时,意在中学容纳西学,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兼容并包”时,却是对旧式学人和儒学的宽容。这一变化
A.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巨大包容性B.反映西学冲击下中学地位下降
C.反映出西学获得绝对统治地位D.表明人们已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7 . 据记载,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被当时读者称为“新文化的元典”、“思想界的金针”,胡适也称之为“可以改变一个时代的刊物”。这是因为《新青年》
A.最早宣传了西方新思想
B.代表了广大青年的意志
C.起到了启蒙思想的作用
D.全面否定了传统旧文化
8 .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福州船政局——《孔子改制考》——《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刘立川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第一届人大召开
9 .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辜鸿铭所言的“心中的辫子”喻指
A.孔孟之道
B.程朱理学
C.传统观念
D.民主平等
10 . 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
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
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
2019-12-21更新 | 381次组卷 | 29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