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考证,1919年以后,“民主”一词开始取代“共和”成为西方政治制度的象征,“共和”的使用频率大幅减少。“民主”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被定义为“平等”“民治主义”“工人政治”等新涵义。这种变化反映了(     
A.时人对新社会认识的发展B.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渐衰微
C.民主取代共和的发展趋势D.苏俄对华影响力持续加深
2022-11-29更新 | 53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陈衡哲出身缙绅之家,后留学美国,成为北大第一位女教授。她回忆清末初读林纾翻译的小说《不如归》时,因其所言情事类似从小背诵的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才更好接受之,而缺乏此类成分的新文类就很难戚戚于心”。这一材料说明(     
A.思想启蒙需要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B.新文化运动借传统文化宣扬新思想
C.古典文学蕴含大量婚恋自由的主张D.社会环境对人的观念具有决定作用
2023-03-02更新 | 533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围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人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新青年》是中国文化运动的先锋”;有人强调“自从这次世界大战停后,一股澎湃排空的新潮流到了中国,就酿成现今的文化运动”;也有人指出“五四运动确可算是中国文化运动的起点”。由此可知,当时(     
A.新文化运动研究逐步深入B.思想潮流受到多方因素影响
C.中西方文化实现全面融合D.新文化运动的性质难以判定
2023-04-03更新 | 420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9年,24岁的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阅《新青年》,甚常长益心智。我很喜欢看《新青年》和《新潮》,因为他们是传播自由、平等、博爱、互助、劳动的福音的。”美国学者莫里斯认为:“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计的。”这说明《新青年》(     
A.体现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B.源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为五四运动提供了领导力量D.最早在中国传播民主科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一文中说,学生作文的标准就是“人人能用国语自由发表思想”,其理由就是“国语容易学习、容易通晓,而且实在重要……有许许多多中等学校毕业生都不能用古文发表自己的思想”。据此可知,胡适主张(     
A.实现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B.增加国文教学中的西方元素
C.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历史价值D.借助文学革命进行思想启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24年,有人统计了当时出版的-些新诗集里的惊叹号(!),说这种符号“缩小看像许多细菌,放大看像几排弹丸”,认为使用惊叹号是消极、厌世、悲观等情绪的表现,并把使用这种符号的白话诗诬之为“亡国之音”。这表明(     
A.专制和愚昧束缚大多数国民头脑B.守旧观念阻碍文学改良萌生
C.文明开化的新风尚成为时代潮流D.思想文化革新仍然任重道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并提出“为立国而造人”的口号。在文学革命推动下,1920年,教育部颁布政令,承认白话为“国语”,学校采用白话文教材。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长期处于正统地位B.文学改良运动推动社会变革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占主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五四新文化时期,学者杜亚泉主编的《东方杂志》、梁启超主办的《国民公报》等在传播西方启蒙知识上比《新青年》更全面且更注重学理(自然科学原理),但对青年的影响却远不如宣传简明“主义”的《新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A.改良主张缺乏社会基础B.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播
C.民主革命任务逐步改变D.重塑国民性的时代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     
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
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2022-11-21更新 | 852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校际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6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指出∶“拿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其犹子拿破仑三世仍明目张胆,蹈其覆辙。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瞀儒袁世凯二世方生,一何中外古今之史例巧合若斯也?”陈独秀意在
A.改变反封建专制的斗争方向B.激发国人救亡图存热情
C.唤醒民众反专制倡民主意识D.号召国民支持民主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