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要以民主与科学的标准挑战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传统……所有习俗、制度、风俗、圣贤教训都应重新被评估。”提出上述主张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革命派
C.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2021-01-02更新 | 267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
时间(年)新式学堂总数(所)学生总数(人)
1902357871006740
190659117逾160万
1912822722933387

对上表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
A.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
B.科举制废除切断士人的传统仕途
C.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
D.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口号。

时期口号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实业救国;扶清灭洋;变法革新
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德先生赛先生
十世纪二十年代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向前进;打土豪、分田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全民族团结起来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019-04-09更新 | 409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长丰县双墩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条例: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文。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世纪20年代时,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梁漱溟也宣称应该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发展本身的长处。二梁都督促国人:“到东方去!”材料反映了二梁“到东方去”的认识是基于
A.新文化运动启蒙B.一战的理性反思
C.马克思主义传播D.西学东渐的深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8年8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偶像破坏论》一文,文中指出:“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他呼吁:“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该言论在当时
A.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
B.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
C.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
D.标志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2019-06-04更新 | 400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写道:“中国民族几十年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殖民地化的况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由此可见,瞿秋白认为
A.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反对殖民侵略B.五四运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主义运动
C.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开始沦为殖民地D.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思想不切实际
2020-07-08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