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4 道试题
1 . 欧洲现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而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的中国与西方,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但因时代的落差,当中国效法西方的新文化运动洪波涌起之时,国人却发现西人也正在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反省自己的文化。缘是,就中西文化而言,国人面临着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二次理性选择:第一次是要求摆脱“天朝大国”的虚骄心态,选择“师夷长技”即学习西方;这一次则是要求摆脱盲目崇拜西方的心态,选择自主发展,以实现民族的真正觉醒。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尤其是经过一战的创深巨痛,西方人开始普遍反省其自身的近代文明。其中,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结出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善果,固然是代表了此种反省的一个重要取向;但与此同时,还存在另一个重要的取向:反省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强调资产阶级的“理想王国”破产和主张社会革命论不同,他们从认知“理性破产”出发,主张恢复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的尊重,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

材料三     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对欧洲现代思潮的变动,尤其是反省现代化思潮的兴起,其观感如何,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从总体上看,他们对此有所了解,但因价值取向不同,未予重视。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们借重与杂糅欧洲非理性主义的某些观点,以彰显新文化运动的旨趣。

——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都出现反省自己文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以来西方反省自身近代文明的两种取向,并比较两种取向的异同。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主将们明知“科学”并非万能却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科学”的旗帜,这一耐人寻味的问题说明了什么?
2020-03-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启蒙与救亡是联系在一起的,其目的是借助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制度作为富强救国的一种工具。五四后期,启蒙运动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救亡的主体由原来的知识阶层转向革命知识分子领导下的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广大民众参与革命并成为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革命后建立的新中国成为个人自由、解放和幸福的政治条件。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材料二   1868年,日本明治新政权建立,但国内封建关系没受到根本性冲击,政治局面还不稳定,殖民地化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明治新政府提出了“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三大口号,为适应这一要求,日本近代思想启蒙开展起来了。明治14年是自由民权运动高涨的一年,也是启蒙思想家发生思想彻底转变的一年。福泽谕吉开始鼓吹“内安外竟”,颂扬和鼓吹对外侵略,进而抛出了著名的“脱亚入欧论”,鼓吹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走向了极端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编自崔世广《论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的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与日本启蒙思想兴起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与日本启蒙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原因。
3 . “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副对联可能出自
A.洋务运动时期的广方言馆B.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
C.新文化运动时的北京大学D.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这材料试图说明(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
2020-02-18更新 | 26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4届广东阳东广雅中学高三8月开学测试历史试卷
6 . 胡适在1923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国民大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020-02-14更新 | 9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7-18世纪启蒙运动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
19世纪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开展
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
1898年6月戊戌变法开始
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911年武昌起义
1978年21月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语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青年人”的崛起,是近代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年轻人要尊重长辈,任何试图改变这种等级关系的行为都会被认为是僭越和冒犯。然而,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激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中间普遍出现了一种对青年的崇拜,从此改变了长幼之间的等级秩序,推动社会改造和革命,这个现象对中国现代知识界发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在文化的现代性意义上,“青春”代表着新生、未来和改变;它在近代获得一种象征意义,这种意义超越了原来将青春期看作不成熟和脆弱敏感阶段的生物学定义,使之能够应用于整个世界处在无限变化中的现代变革,以及由此对这变革找到反思的契机。

--摘编自宋明炜《五四时代・少年中国・与现代成长小说的诞生》


围绕材料,结合具体史实,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过去造成义和团的原因,第一是道教。……第二原因,就是佛教。……第三原因,就是孔教。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戏,乃是造成义和拳的第四种原因。…最近第五原因,乃是那仇视新学妄自尊大之守旧党。……他们眼里,以各国夷人不懂得中国圣贤的纲常礼教,都是禽善,至于附和而且主张效法那禽鲁的中国人,不更可杀吗?……到了庚子年,有了保存国粹三教合一的义和拳出来,要杀尽禽兽,他这班理学名臣,自然十分痛快,以为是根本解决了。……现在制造义和团的原因,较庚子以前,并未丝毫减少…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要想义和拳不再发生,非将制造义和拳的种种原因完全洗灭不可。

——陈独秀《克林德碑》(1918年)

材料二   义和团,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重要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革命,然而一般人不但忽略了他的重要,并且对他怀着两个错误的观念:第一个错误的观念:憎恶义和田是野蛮的排外。……第二个错误观念:以为义和团事件是少数人之罪恶,列强不应因少数人之故惩罚全中国人民以巨额负担。

义和国的野蛮,义和团的顽旧与迷信,义和团时的恐怖空气,我都亲身经验过;我读八十年来中国的外交史、商业史,我终于不能否认义和团事件是中国民族革命史上悲壮的序幕。

——陈独秀《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1924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新的恰当的时间尺度,对比陈独秀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态度并进行评述。(要求:时间尺度明确,观点鲜明,逻辑严密。)
2020-02-02更新 | 39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口号。

时期口号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实业救国;扶清灭洋;变法革新
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德先生赛先生
十世纪二十年代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向前进;打土豪、分田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全民族团结起来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