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资中筠先生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很深的旧文化底蕴,绝非盲目的批判和扬弃。他们对外来文化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取其精华。另外,他们是一批手无寸铁的读书人,而他们的对立面是强大的,因此需要大声疾呼,有一些语言比较激烈也不足怪。”这种观点(     
A.客观全面地评价了新文化运动B.体现作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观
C.否定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的存在D.反映时代发展对历史认识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B.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2022-01-21更新 | 212次组卷 | 6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青年》《新社会》《新教育》《新妇女》《新学生》等,有数十种之多。由此可推知,当时
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B.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毛泽东曾指出:“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主义旧教条,主张科学和民主,是很对的”,但是它有“形式主义看问题”的缺点,即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他认为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珍贵历史遗产,“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在此.毛泽东
A.赞扬了新文化运动反侵略的功绩B.肯定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C.反思了儒家伦理道德观的局限性D.强调应全盘否定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B.批判封建伦理,提倡自由民主
C.学习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国D.传播马克思主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带来的影响。
7 .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社会各阶级都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独秀文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三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以此“二先生”为旗帜的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层次的变化?
8 . 1919年,我国知识界兴起了整理国故运动,认为国故(我国固有的文化)中有“国粹”,也有“国渣”,要“博采参考比较的资料”,把这两者分清楚;治史的目的是“明变、求因与批判”。这一运动
A.声讨了袁世凯复辟帝制B.弘扬了传统的史学价值
C.带有绝对化的思想倾向D.适应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文化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所以,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核心主张是( )
A.提倡白话文B.民主法制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10 . 1916年2月,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指出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拥护“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专制制度,认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并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他意在强调
A.以西方的自由平等取代传统纲常礼教B.中国的共和制度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
C.传统的纲常礼教与封建制度相辅相成D.伦理的改造是对中国社会的根本改造
2021-12-29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备考诊断联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