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胡适在1918年《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如工厂之男女工人,人力车夫,内地农家,各处大负贩及小店铺,一切痛苦情形,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由此可见,他主张
A.推进文学形式的创新B.注重新旧文学的结合
C.文学应突出工农力量D.对思想启蒙进行反思
2021-06-08更新 | 856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南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备考金卷A卷)
2 . 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5世纪之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从此之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层面上。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直到19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憬然于“船坚炮利"的“夷之长技"对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到了19世纪末期,才又ー步认识到,在物质层面的后面,也还有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稍后又意识到,不仅有社会政治体制问题,而且还有理论方面的问题,于是,20世纪初就呈现出大量宣传西方思想理论的潮流。

一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一这就是结论。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之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物质层面“社会政治体制"理论方面"的重大事件。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要有自动精神、自治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这表明陈独秀
A.主张彻底清除儒家文化传统B.已经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反思
C.认为西方文化扰乱社会秩序D.放弃了对民主、科学的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创办白话文刊物的潮流,仅1919年一年,中国就出现了400种以上的白话报,1920年3月,教育部要求小学各年级一律废除文言教科书。白话文的应用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B.白话报刊已成主流
C.书写语言大众化的转型D.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5 . 1920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劳动节纪念号”上,设立了“俄罗斯研究”专栏,译载有关俄国革命的理论、历史、苏俄劳农政府现状等,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B.中国共产党以俄为师学习马列主义
C.《新青年》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D.《新青年》刊登内容倾向社会主义
2021-05-30更新 | 529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冯友兰先生在《“五四”前的北大和“五四”后的清华》中指出,当时的北大,就文科方面说,所讲的虽不是应科举考试的“举世”那一套,但多数学生思想仍停留在科举时代,还是以学校毕业作为博取功名利禄的手段。这一现象反映了
A.“五四”前的北大以培养政治人才为主B.北大学生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
C.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D.北大学生渴望回到科举时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新青年》在1919年刊道:我们相信真的民主政治,必会把政权分配到人民全体,就是有限制,也是拿有无职业做标准,不拿有无财产做标准……对于一切拥护少数人私利或某一阶级利益,眼中没有全社会幸福的政党,永远不忍加入。这表明当时部分知识分子
A.通过报刊宣传社会主义B.主张深入推行政党政治
C.反思西方民主政治制度D.开始重视工人阶级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16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指出∶“拿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其犹子拿破仑三世仍明目张胆,蹈其覆辙。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瞀儒袁世凯二世方生,一何中外古今之史例巧合若斯也?”陈独秀意在
A.改变反封建专制的斗争方向B.激发国人救亡图存热情
C.唤醒民众反专制倡民主意识D.号召国民支持民主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它们都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寻求中国强盛、救国保种的尝试。但是,这些社会变革都以失败告终。于是,通过文化批判的形式进行政治改造就成为通向现代化道路的一种选择。这一历程主要说明了(     
A.晚清社会变革的失败具有必然性B.民主共和是中国近代化的正确选择
C.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探索的深入D.新文化运动以实现民主共和为目的
2021-05-2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指出:“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下列对这一主张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B.体现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精神
C.试图缓和新旧文化之间的矛盾D.实质是鼓励资产阶级文化的发展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