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口号一直是我国的独创,各个时期都有过很多有特点的口号,这些口号或反映时代特点,或激励人。下表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口号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扶清灭洋”,“实业救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打倒孔家店”,“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枪杆子中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坚持抗战到底”,“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打倒帝国主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表格中选取相成(同一主题或同一时期)的口号(2-3个),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明提取的口号,观点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 . 近代中国人民一直在探索救国之路。

材料一

背景事件历史事件(现象)思想主张(口号、纲领)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
民族、民权、民生
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1)为表格中所列出的历史事件(现象)确定一个主题,结合表格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色歌谣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近代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中,先后经历了从“走日本人的路”,到“走美国人的路”,再到“走俄国人的路”,最后到“走自己的路”的艰难历程。


(2)这段红色歌谣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走自己的路”。
2022-03-07更新 | 682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9 图片、地图、表格类非选择题-2022年高考历史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3 . 西学东渐

西学: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东渐:东传。西学东渐就是指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入的过程。西学东渐的主题依时代主题变换而变换,中国社会变动的曲线,就是西学东渐的主线。


(1)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主题

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

了解世界

A

林则徐、B

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奕䜣、D张之洞等

救亡图存

进化论等维新思想

E康有为、梁启超等
民主革命

F

孙中山等

科学启蒙

G,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胡适、鲁迅、H

——以上材料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方平教授相关讲义整理


(2)早期西学东渐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对当时的中国有何影响?
2020-01-17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拔高卷6-【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
4 . 下表是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严复中国传统的“求新”观念与西方的“进化”观念相辅相成。为“进化”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提供条件,而“进化“观念也为“新”字涵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严复指出:“国家为有机体,斯其演进之事与生物同。”天演之理为国家求“新”提供了理论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新”字与“中国”一词的结合。
梁启超1902年,梁启超《新民说》中专列“论国家思想"一节,呼吁培养“新国民”,建立“新中国”。1903年,梁启超发表《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再次详细阑释了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说
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提出“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作为革命派的“新中国”理想被正式使用
陈独秀发文驳斥了民初的共和政体。他将“民主”与“共和”观念截然分开,阐明了“共和”也不一定就是民主。在政治变革无望的背景下,陈独秀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确定一个论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12-23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沙發、牛顿、布爾什维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學、計學、總统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西學、洋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格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6 . 民族危机与救亡。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各种救亡主张(思潮)盛行一时,下表反映了部分主张的主要观点。

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教育教国一个国家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日多.则国势日强
实业救国主张通过举办实业,.振兴商务来增强国力、民力,进而达到抵御外国入侵之目的

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运用同时期中国另外3种主张或思潮来论证你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8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历史试题
7 . 时代与口号

特定历史时期都有脍炙人口的口号,某一时期流行的口号是这一时期时代需求的反映,往往有较强的感染力,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也推动时代的发展。下表为小楚同学收集的中国近代以来部分历史时期的口号。

时代口号
19世纪7090年代自强求富;习兵战不如习商战。维新图强,实业救国。
20世纪初期民主,科学,愿作国民之公仆;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就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口号进行分析,自拟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所示是陈独秀关于青年的论述。

论述

出处

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若夫明其是非,以供决择,谨陈六义,幸平心察之;“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敬告青年》
(1915年9月15日)

外览列强之大势,内鉴国势之要求,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今日之教育方针》
(1915年10月11日)

倘自认为二十世纪之新青年……青年之精神界欲求此除旧布新之大革命;第一当明人生归宿问题……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第二当明人生幸福问题

《新青年》
(1916年9月1日)

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视所需乎为国献身之烈士,其量尤广,其势尤迫。故我之爱国主义,不在为国捐躯,而在笃行自好之上,为国家惜名誉,为国家弭乱源,为国家增实力

《我之爱国主义》
(1916年10月1日)

根据材料中任一或全部信息,概括陈独秀设想的青年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述青年形象具体可感,说明思路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2-04-25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封闭管理四月份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44
五四运动45
辛亥革命47
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

——摘编自《近代思想史研究》


[探究]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2022-10-3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点07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为20业纪20年代前期思想文化界的重要现象。据此可知
A.东西方文化开始出现冲突.B.西方文化受到部分学者质疑
C.欧美受--战影响实力衰落D.复兴古代文化成为时代主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