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这场思想运动
A.以三民主义为指导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也是一场文学革命D.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2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2022-06-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校联考(合格考)历史试题(四)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121日、3日)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1222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速产制。……

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11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2022-06-22更新 | 5338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4 . 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这一主张
A.存在认识绝对化的偏颇B.破除了封建教条的束缚
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D.践行了民权主义的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9年8月,胡适发表白话诗《我的儿子》,文中写道:“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做我的孝顺儿子。”鲁迅也创作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提出了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这反映了他们
①提倡文学革命             ②主张民主共和
③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④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五四新文化时期,学者杜亚泉主编的《东方杂志》、梁启超主办的《国民公报》等在传播西方启蒙知识上比《新青年》更全面且更注重学理,但对青年的影响却远不如宣传简明“主义”的《新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A.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B.马克思主义成为各界共识
C.民主革命任务发生改变D.救亡图存更符合时代需求
2022-06-14更新 | 934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
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
2022-06-08更新 | 6122次组卷 | 4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陈独秀《新青年》报:“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新旧两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一方面提倡西洋实验的医学,一方面又相信三焦、丹田、静坐、运气的卫生,我国民的神经颠倒错乱,怎样到了这等地步!”由此可见
A.中医中药渐趋衰落B.科学与民主已成为国人追求的价值目标
C.中医缺乏相应理论D.新文化运动对中医学的批判具有片面性
2022-06-07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 5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辛亥革命失败后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由此,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新民主主义革命D.国民革命
10 . 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悄忧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

材料三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先指出严复宣传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再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和孙中山在政体主张上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国人对西洋文明觉悟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后的觉悟”的核心内容。
(3)据材料三,指出李大钊的政治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