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陈独秀有段十分沉痛的话,很能显示那时改革者的心理状态: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

——《新青年》文选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博采众长、去粗取精,科学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精髓,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精华,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和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展现出强大的理论创新活力。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陈独秀为此所付诸的实践活动并简要评价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博采众长、去粗取精,科学继承”,围绕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3-03-2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海亮艺术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并提出“为立国而造人”的口号。在文学革命推动下,1920年,教育部颁布政令,承认白话为“国语”,学校采用白话文教材。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长期处于正统地位B.文学改良运动推动社会变革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占主流
3 . 下表为《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德先生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这种变化可以说明(     

时间

正面评价

中性评价

负面评价

合计

1915年9月-1918年6月

85次

63次

3次

151次

1918年7月-1921年4月

224次

125次

58次

407次

1921年5月-1926年7月

95次

180次

703次

978次

A.知识界对资本主义弊端认识加深B.新三民主义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日益增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20世纪上半叶国文教科书选文情况(部分)。据此可知(     
出处选文(部分)语体情况
1923年版叶圣陶《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教科书》《大铁椎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庄子秋水篇》《最后一课》《天演论导言》《莫尔斯传》文言文119篇,白话文59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1
1935年版叶圣陶、夏丐尊编《国文百八课》《庄子四则》《杨修之死》《愚公移山》《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课》《荷塘月色》《项链》《背影》文言文58篇,白话文86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3
A.编者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继承B.培养实务人才成为社会共识
C.民主与共和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D.文学革命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是人类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新实践史。思想解放是促进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转变观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步对社会的变迁起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大变革、大转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时期,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在发动革命推翻旧的生产方式,以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以前,往往先用与新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武器,发动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因此,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对社会向前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这种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摘编自梁敬升《论思想解放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对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充足,逻辑清晰,论证严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时期,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反对旧八股、旧教条,主张科学和民主,是很对的,但是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毛泽东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A.没有解决革命出路的问题B.缺乏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
C.难以突破民主科学的桎梏D.急需借鉴西方的先进文明
2023-03-14更新 | 188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41年蒋介石在其著作中指出“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其意图是(  )
A.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弊端B.增强民族凝聚力
C.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厉行文化专制
2023-03-13更新 | 685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12月底—19203月,梁启超到欧洲进行考察,发表了《欧游心影录》,里面记录了他的震惊:战后惨状使“我们素来认为天经地义、尽美尽善的代议政治,今日竟会从墙角上筑筑摇动起来,他的寿命,竞没有人敢替他保险”。欧洲“科学万能论的梦”的破灭:因为它使“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欧洲人“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他看出:“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社会革命,恐怕是20世纪史唯一的特色”。他发现他所崇拜的泰西思想界,“正在那里横冲直撞寻觅曙光,许多先觉之士,正想把中国、印度文明输入,图个东西调和”。而“这种大业,只怕要靠我们才得完成哩”!最终“图个心物调和”。

——摘编自《陈旭麓文集(第三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欧洲文明反思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启超对欧洲文明的态度。
2023-03-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3月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9 . 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D.一二·九运动
2023-03-08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文指出,“真国家者,牺牲个人一部分之权利以保全体国民之权利也。伪国家者,牺牲全体国民之权利,以奉一人也。”陈独秀旨在(       
A.推翻满清王朝统治B.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
C.推进国人思想觉醒D.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