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蔡元培、胡适理想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批评、扬弃了传统文化的正统东西,他们又选择了清代朴学方法、白话文、古典小说、戏曲,他们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该认识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
A.改变了绝对化的倾向性B.是民主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C.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断裂D.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
2 .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022-04-23更新 | 397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杨村第四中学、黄花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科学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2022-03-29更新 | 1805次组卷 | 49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学者将民国初年某场运动的性质概括为“以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替代奴隶、保守、退隐、锁国、虚文、想象,遂有人生观的革命和国民性的变革”。这场运动旨在
A.抨击儒家思想B.再造伦理道德
C.改造国民思想D.推广西方科学
5 . 时代与口号

特定历史时期都有脍炙人口的口号,某一时期流行的口号是这一时期时代需求的反映,往往有较强的感染力,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也推动时代的发展。下表为小楚同学收集的中国近代以来部分历史时期的口号。

时代口号
19世纪7090年代自强求富;习兵战不如习商战。维新图强,实业救国。
20世纪初期民主,科学,愿作国民之公仆;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就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口号进行分析,自拟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列口号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扶清灭洋”——北伐战争B.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新文化运动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护国运动D.“打倒列强,除军阀”——五四运动
7 . 近代中国人民一直在探索救国之路。

材料一

背景事件历史事件(现象)思想主张(口号、纲领)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
民族、民权、民生
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1)为表格中所列出的历史事件(现象)确定一个主题,结合表格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色歌谣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近代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中,先后经历了从“走日本人的路”,到“走美国人的路”,再到“走俄国人的路”,最后到“走自己的路”的艰难历程。


(2)这段红色歌谣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走自己的路”。
2022-03-07更新 | 684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学者傅斯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怊,将来是社会的觉悟”。以下内容符合这些觉悟的是
①实业救国思潮兴起②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④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 . 思想解放能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第一章   总纲

...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位思想家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先生”所代指的两面旗帜,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先生”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的民主主义与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民主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10 . 历史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作品也能反映历史。

油画《宽容》沈嘉蔚198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

(现名《北大钟声》画上共16人,由左至右是:刘师培、黄侃、沈尹默、陈独秀、胡适、朱希祖、辜鸿铭、马叙伦、蔡元培、李大钊、马幼渔、鲁迅、周作人、钱玄桐、梁漱溟、刘半农。)


请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对油画《宽容》进行历史解读。(要点应包括画面场景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油画的史学价值)
2022-03-01更新 | 311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