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三民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下图为载于1908年《江汉日报》的时政漫画《实行之社会主义》(漫画的台阶顶端站立一人,下端有一满身补丁的穷苦人手指台阶,一人挥动铁铲铲土),该漫画
A.蕴含民生主义的思想B.宣扬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C.抨击了当局者的改革D.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2021-02-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面对严重民族危机,中国人开始探索民族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春秋》,分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据乱则内其国,君主专制世也;升平则立宪法,定君民之权之世也;太平则民主,平等大同之世也。孔子岂不欲直至太平大同哉?时未可则乱反甚也。盖今日由小康而大同,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孔子所谓升平之世也,万无一跃超飞之理,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夫革命非一国之吉祥善事也,今日,加以枪炮之烈,是使四万万之同胞,死其半也。……何谓中国革命?内乱相残,必至令外人得利也。

——摘录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

材料二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1903年)

“长素(即康有为——引者注)以为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何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1903年)

材料三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见如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1)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革命”的理由有哪些?
(2)材料二中两位作者认为革命的理由?
(3)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11-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3 .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 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第一个和第二个救国救民族方案的内容与目的有何不同?
材料二

图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图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图3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2)根据图片资料信息,分别为三幅图撰写出解说词(应包含时间、事件、影响等)。
(3)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2018-01-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亲自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拜谒明孝陵(见下图)。在祭文中,孙中山强调了辛亥首义、清室退位光复中华大业的成就,并且说:“呜乎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这说明
A.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
B.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
2017-12-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