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三民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D.高度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纲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找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图一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图二中国土地法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历史原因及基本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所示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一时期?与图相比较,分析图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土地政策及其主要原因。
2021-09-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对救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图1所宣传的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
(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所宣传的思想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3探索出一条怎样的救国道路。并指出探索该道路的历史背景。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段民族国家观念的演进及其实践
19世纪40—50年代传统天下观开始动摇:林则徐具有了朴素的民族意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打破了中国是世界中心的的神话,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强调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之图”。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派代表人物提出“中体西用”并主办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为中国走上近代化发展之路做了铺垫。
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在爱国基础上,“究泰西政治实业之学”,主张建立民主政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康有为提出在中国建立起一个近代化民族国家。
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并形成了“国家”取代“天下”,“民族国家”替代“封建王朝”的近代民族国家观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戊戌变法运动,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

20世纪初
孙中山不但提出了三民主义,还将三民主义发展为一个把民族解放,国民革命和社会改造合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完整提出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思想,因辛亥革命而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是拥有独立主权民族国家的雏形,开启了近代以来建设中国民族国家的进程。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及其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经过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民族国家最终实现了独立自主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尖炮利,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我国家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孙中山意在(  )
A.拓展洋务领域B.否定中体西用
C.倡导民主政治D.推翻君主专制

6 . 材料   下表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期口号
1861—1899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
1900—1909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20—1929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打土豪,分田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表中这一时期口号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9-11-06更新 | 372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2019-01-30更新 | 212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恒台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8 . 近代中国自衰败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不断求索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材料四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五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邓小平文选》

材料六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4)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提出了哪些关于革命道路的理论?

(5)据材料三,指出“发展”的含义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认识。

(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演讲的题目。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2017-11-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二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9 . 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在民国初年提出的主张的是
A.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B.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C.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我辈须极力振兴实业,讲求民生主义,使我五大族人民,共浚富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孙中山表示,“今日共和告成……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人独享其利”。下列对材料中的“社会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把握经济命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行民生主义,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
2017-09-03更新 | 121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国际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