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三民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邮票中的历史】

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具有时代性和政治性。

材料一   图1—1为1956年发行的《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纪念邮票,画面右侧写有“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文”;图1—2为《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邮票,画面左侧是孙中山1916年提写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文题”;图1—3为《孙中山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邮票,画面中突出了纪念馆墙上题词“天下为公孙文”。


材料二   图2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纪念邮票,邮票画面背景为当时的中国轮廓图,左右两侧分别是林肯和孙中山的肖像。肖像下方分别标有英文“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和繁体汉字“民族、民权、民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受到了哪些思想的影响,分别概括三枚邮票中孙中山的时代诉求。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发行该邮票的背景并指出孙中山与林肯治国理念的相似点。
2022-08-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对救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图1所宣传的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
(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所宣传的思想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3探索出一条怎样的救国道路。并指出探索该道路的历史背景。
3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两方先进文明成果,“求真理于世界”,努力探索救亡图存和富国强民之道,并从失败中不断地总结,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材料三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四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结合梁启超的观点,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时期分别有那些阶级或阶层提出什么思想并指导了什么代表性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下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
(4)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2019-12-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材料   下表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期口号
1861—1899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
1900—1909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20—1929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打土豪,分田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表中这一时期口号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9-11-06更新 | 37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0年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三9月摸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   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拯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说》(1905年8月13日)


材料三   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深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吗,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材料四   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1924年4月20日)


(1)材料一中孙中山以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的具体事例。
(3)材料三、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主张及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2018-02-02更新 | 246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荆门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