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一部人类历史是一部人类不断自我解放的历史,其中思想解放又是人类自我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请阅读下表中先秦诸子观点,依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观点思想流派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材料一


(2)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欧洲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前者相比,后者有何变化?

材料二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现在咱们中华民国,虽然不过一个十岁小孩,但咱们却是千信万信,信得过他一定与天同寿。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3)依据材料二指出该文章的写作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在思想解放方面的意义,并分析中华民国未能如梁启超所信“与天同寿”的原因。

材料三   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70—90年代我国是怎样冲破思想观念藩篱的?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现阶段解放思想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人类的思想文化活动在继承前人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材料二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在人类历史上,思想的光芒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方向。


(1)结合所学在答题纸上完成下列“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表格。
国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法国伏尔泰
法国三权分立学说
法国卢梭


(2)材料二中所示三位历史人物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分别形成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大理论成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三大理论成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结合所学在答题纸完成下列“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表格。

国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法国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法国三权分立原则;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法国卢梭

材料二     图片历史:


(2)材料二中三位历史人物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分别形成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三大理论成果在中国近代历史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4 . 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古代东、西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还成为东、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

薄伽丘卢梭康有为陈独秀伏尔泰莎士比亚
梁启超达·芬奇鲁迅孟德斯鸠严复胡适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文选》


(1)依据材料一,分别举例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的表格,从“近代东、西方思想解放”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示例:主题一: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复苏关键词:薄伽丘、达.芬奇、莎士比亚添加关键词:拉斐尔(或米开朗基罗)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主张。任举两个具体事例,围绕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020-04-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哪一部著作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B:

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

C:

哪一次会议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

哪一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E:


(2)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人民“富起来”,请谈谈这两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2019-09-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检测卷四
6 . 史料研习、归类整理、论证说明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试运用这些方法完成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研究课题。
(1)史料研习

麦克纳马拉(世界银行前行长)这样评价邓小平:“邓小平知识渊博,富有远见,他清楚他想让中国走向何方。他拥有一种情感,我认为这种情感十分重要。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依赖于中国人民和中国自己的领导人。他说外援是好的,我们需要,但他不管是否有外援都决心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的这种依赖自身、自己的国家、自己的资源、自己的人民的意愿是至关重要的,是你们成功的根本。”


问题:麦克纳马拉的评价反映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中的什么特点?
(2)归类整理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你帮助整理有关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知识,完成下表:

(3)论证说明

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对毛泽东做了如下评价:

“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


问题:上面这则史料最能说明邓小平理论的什么特点?并说出你的依据。
2019-11-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42中学生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某地拟举办“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
以下是展览文字节选: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关头,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并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旗帜。
(1)作为解说员,请你向参观者解释三民主义中的内容。
(2)展览二: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下表是展览中体现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重要成果的介绍。
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理论来源
马列主义

写入党章

中共十五大
核心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地位
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3)展览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以下是展览主题句: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运用所学知识,向参观者介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4)展览四:重大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在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富强的道路上,先进中国人不断寻求真理、不断探索并创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请根据结束语及所学知识,就中学生如何继承和发展重大理论成果提一条建议。
2019-01-30更新 | 3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20世纪以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

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下表)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邓小平文选》

讲话名称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2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先后提出了哪两大理论?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及其实践成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在人类历史上,思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方向。结合示例概括下列五位人物思想的精髓、解决了中国哪些社会问题及其对中国历史的主要影响,完成下表。(要求:表述成文,语言简练)
人物
理论成果
解决的社会问题
中国历史的主要影响

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解决了夺取、建立政权,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理论问题
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的性质,、革命道路”的问题
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全面纲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016-11-21更新 | 4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