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三民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编自师泽生、林毅《辛亥革命的价值与启示》

材料二   这种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是孙中山先生的大功劳,是在中国革命作为社会主义世界革命一部分的时代产生的。只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即其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旧三民主义有何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中国革命而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有哪些进步之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指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力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这体现了(     
A.南京国民政府发展工业的诉求B.官僚资本主义发展膨胀的趋势
C.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经济主张D.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完全相同
3 . 作为历史概念的民族主义,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涵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强调个人权利的启蒙思想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每一个公民组成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权力”走向“权利”》等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写出启蒙思想家的问题指向和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些主张对法国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近代历史上中法两国民族觉醒内涵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并运用“远因—近因”的思路分析中国民族觉醒内涵独特性的历史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

材料二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1月)


(1)据材料一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分析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
(2)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又有何新的发展?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贡献有哪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弟所主张在于平均地权。此为吾国今日可以切实施行之事。”孙中山此观点
A.肯定了平均地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B.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C.反映了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可能性D.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6 . 阅读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   (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1911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二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12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三   (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
(2)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影响孙中山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
7 . 孙中山在1924年演讲时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据此可知,孙中山
A.主张采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问题B.其阶级属性已经发生了改变
C.其主张与中共的最高纲领基本一致D.对资本主义的弊端有所反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孙中山指出:“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邃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下列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驱除鞑虏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节制资本
2020-10-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
A.体现了顽强的革命精神
B.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C.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D.是在中共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
A.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B.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
2019-10-08更新 | 601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