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三民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孙中山认为:“……穷其本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了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恢复起来。……”“固有的道德……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和平。”孙中山意在(     
A.强调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实现民族解放B.反对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礼仪的批判
C.主张民族团结以恢复中国固有之地位D.深刻反思辛亥革命成败的经验与教训
2022-10-27更新 | 702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这次合作得以实现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B.三大政策C.民主革命纲领D.新三民主义
2022-05-20更新 | 92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  )

三教合一

中国古代的三教合一严重阻碍了儒学的复兴

三角贸易

近代大西洋三角贸易是指欧洲、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

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八字方针

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好转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其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新三民主义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孙中山的思想转变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B.“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019-12-09更新 | 186次组卷 | 48卷引用: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都曾高度关注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现在的农民都不是耕自己的田,都是替地主来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我们应该马上用政治和法律来解决,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民生问题便无从解决。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说:“我们插牌子,本身也是很好的宣传。例如国民党的士兵到了根据地来,他们一看到田里到处插上了牌子,看到我们这里打了土豪分了田,也会说红军好。有些国民党士兵因受打土豪分田地的影响,开小差跑回家去。插牌分田后,农民有了田地就会跟着共产党。”你看,分田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既争取了群众,又瓦解了敌人,一举多得。

——陈士榘《打土豪分田地》

材料三   可能我们的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总结经验,稳这个字是需要的,但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特别要注意,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时机上台阶。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在解决农民问题上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土地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对土地问题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中共成功探索出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其形成的根源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关于经济持续发展的正确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
A.革命策略有所调整B.完全接受中共的革命主张
C.阶级属性发生改变D.认为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
2019-01-30更新 | 320次组卷 | 39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民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向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更大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2019-01-30更新 | 213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3月份月考
9 .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文明的交流碰撞是世界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三大发明如何改变了西方历史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点有何变化?如何理解“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材料三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形成了三个重大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救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实践成果是什么?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在发展经济和统一祖国方面有哪些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中有“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见,其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提高广大民众的政治地位
C.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D.限制外国资本在国内的发展
2018-02-06更新 | 129次组卷 | 23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