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三民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

阶段特征
清末民初一、反对国外民族压迫和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交织
二、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
五四时期一、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
二、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结合
抗战时期一、重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
二、国内各阶级、各种政治势力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演变及其他》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认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不断演进发展,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力求紧随世界民主潮流而前进,同时留意避免西方民主制的弊端,主张通过中西结合来完善民主制度。这里的“中西结合”表现为
A.倡导民权为资产阶级所独有B.用暴力革命实现民主共和
C.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D.用政治革命完成民主共和
3 . 从1896年到1925年,孙中山在《纽约时报》中的称谓由“亡命的中国佬”到“反清政党的袖”,从“大总统的不二人选”到“在野的反叛者”,再从“失意之人”到“苏俄的机会主义者”。这些称谓变化
A.折射出近代中国思想演变B.与美国主流民意不相符
C.完全歪曲了近代中国革命D.无助于拓展研究孙中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年)“惟是兄弟曾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1912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1919年)“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治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为挽救国家危亡,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几乎没有间断过。然而历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也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也好……一次次奋起,又一次次失败。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五四运动扭转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沉沦的发展趋向,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民族观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里程碑”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材料   下表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期口号
1861—1899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
1900—1909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20—1929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打土豪,分田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表中这一时期口号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9-11-06更新 | 37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C.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
D.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2019-02-20更新 | 153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蔡岭慈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状况,他其后的努力是
A.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
B.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C.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
D.提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