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三民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对比下表内容,可得出的结论是
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突出“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强调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A.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有了质的飞跃
B.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改变
C.旧三民主义的革命目标已经实现
D.社会性质的改变促使新三民主义提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因为它
A.指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
B.标志着孙中山放弃欧美道路改走苏联道路
C.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上述材料反映了
A.国民党民族思想发生巨大变化
B.中国共产党救国主张
C.抗战时期民族之矛盾
D.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外主张
2019-06-29更新 | 105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古今中外,政府和社会精英对于社会和谐都有过许多思考与实践。

材料一   (洪武元年)诏曰:“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

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明会典》卷十七,户部四,田土。

材料二   孙中山始终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毕生致力于此。他的“大同”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民生主义”主张里。在他看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刘雅丽《略论孙中山的大同思想、道德观与和谐社会》

材料三   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狄更斯说,不满情绪广泛地存在于英国的社会中,可能由于任何一个很小的原因,一下子变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可怕的大火。(2011年8月6日)警察的行动致人死亡,点燃了伦敦的夜空。怒火此起彼伏,蔓延英国多个城市。

——《现代快报》2011年8月14日《伦敦与巴黎骚乱对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2)在20世纪20年代的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就民生方面提出了哪些有利于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的“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主张?请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三,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简要概括其出现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针对不平等条约,他说:“力图改正条约,恢复我国国际上自由平等之地位。”这体现了
A.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独立平等
B.授予一切反帝团体、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C.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

材料一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材料二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10)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孙中山在某次会议上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从孙中山的论述来看,他此后的实践是(   
A.领导了辛亥革命
B.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C.“以俄为师”,同共产党实行“党内合作”
D.领导北伐战争
2018-04-16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
①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②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③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
④确立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⑤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一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共的“新三民主义”,即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哪一思想类似
A.反对帝国主义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普遍的平等的民权D.民族平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孙中山在1923年提出:“人民有县自治以为凭借,则进而参与国事,可以绰绰然有余裕。与分子构成团体之学理,乃不相违。苟不如是,则人民失其参与国事之根据,无怪国事操纵于武人及官僚之手。”孙中山认为民主政治推行的关键是
A.实行地方自治B.分阶段逐步展开
C.直接参与国事D.保障人民的权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