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设为庠序”以教平民的思想,至武帝方始实现,……建元元年,董仲舒对策,献议“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教于邑”。后来武帝便于长安城外给博士子弟建筑校舍,名叫“太学”,规定博士弟子名额五十,由“太常择民十八以上,仅状端正者充当。这些正式弟子之外,又增设跟博士“受业如弟子”的旁听生(无定领),由郡国县官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人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接第等任用。于太常外,武帝又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

                                                            ——钱穆《讲堂遗录:中国学术思想十八讲》

材料二   两湖大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就两湖书院改建,设学科八门,其中中西公共学四门,即经学、中外史学、中外地理学、算术,延聘本国教习讲授,西学四门,即理化学、法律学、财政学、军事学,延聘东西洋各国教习讲授。学生入学后,先补习普通中学课程一年,再习专门(注:入门中选学一门)之学三年,然后派往东西洋游历一年,以广见闻。

                                                                             ——冯天瑜、何晓明著《张之洞评传》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在教育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湖大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课程设置反映的主要时代要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今年是恢复高考制度多少周年?简析恢复高考制度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
2021-01-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7年6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 . 毛泽东批示:“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对这段话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是“大跃进”时期的批示②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批示
③导致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④导致教育质量大幅度下降
A.①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②④
2021-01-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调动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这次大会(     
A.完成了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B.推动了高考制度的恢复
C.有利于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D.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
4 . 下表为中国科学院派遣科学家代表(团)出国情况统计表(单位:批次)。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出席国际会议出席各国学术会议考查访问
总计非社会主义国家总计非社会主义国家总计非社会主义国家
1955年3321261
1956年161536390
1957年10829290

A.科学技术领域实施开放战略B.全面贯彻执行“双百方针”
C.中外文化交流存在不均衡性D.开始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2021-01-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磁县一中,邯山区一中,永年一中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双百”方针实质上就是在文化演变过程中对优秀文化的选择。面对我国多元的文化有在,唯有让其形成自由竞争之势,才能使文化留其精华。在“双百”方针中,我们既可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可以汲取其他文明的各种优势,这样既可以繁荣发展本民族文化,又能在相互交融中推陈出新。毛泽东指出,在“双百”方针的执行中,要讲求“放”。所谓“放”,就是让大家讲意见,容许批评的自由。

——摘编自徐骁《“双百”方针的历史演变研究》

材料二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谋划教育的深层改革和长远发展。虽然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其人均经济资源、人均消费总量、人均资源总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赶超世界发达国家需要几代人的努カ,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通过教育培养各级各类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李钟善《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篆发展的行动纲领一一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几点体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双百”方针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的政策方针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78年至1997年,我国高等教育共培养本专科生和研究生1801.15万人,其中博士生3.6万人,硕士生39.46万人;以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一批大学和学科为宗旨的“211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这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
A.逐渐实现了国际领先B.弥补了“文化大革命”的损失
C.形成了多层次的格局D.遵循了精英教育的发展路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海外留学生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出中国
时期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留学人数费用来源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约1.6万人公费为主
“文化大革命”时期49个西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约1977人公费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约162万人自费为主

A.留学教育呈现精英化的发展趋势B.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
C.留学教育受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020-12-3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制定该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目标、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该《意见》的印发有利于我国
A.走上依法治教之路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C.义务教育健康发展D.“科教兴国”战略的开展
2020-12-3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面是1960年中国重点大学院校类型分布表(部分),它反映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 整的结果。国家进行院系调整主要是为了
综合类院校工科院校农林院校师范院校医药
院校
外语院校艺术院校体育院校财经政法院校
数量12333251113

A.深化教育体制改革B.与世界科技前沿接轨
C.平衡国民经济结构D.适应工业建设的需要
2020-12-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2年,中国政府大规模调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为院系调整前后著名理工科教授在高校(以原著名大学为中心)的分布表。

大学名称调整前总人数调出人数留校人数调进人数调整后总人数
清华大学655213114
北京大学5241112031
南京大学27189312
浙江大学2624202
协和医学院15213114
交通大学139437
上海医学院103707
北方交通大学54101
私立岭南大学6600取消
私立教会大学5500取消
小计(所/人)10/22410/1648/605/318/87
其他(所/人)39/9032/6814/2258/14465/166
总计(所/人)49/31442/23222/8263/17573/253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

材料二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材料三   2005年,温家宝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52年院系调整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52年院系调整的历史影响。
2020-12-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重点班)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