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成为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②旨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③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④催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 . “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C.“文化大革命”结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D.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3 . 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主要针对
A.艺术领域B.学术领域C.政治领域D.经济领域
4 .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  )
A.“双百”方针的贯彻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下表;影响遗传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1950—1955年遗传学全面学习苏联,“基因”是反动的资产阶级学说
1956—1959年第一次遗传学座谈会召开,连续翻译出版3本以摩尔根的《基因论》为代表的遗传学著作
1966—1976年各级学校生物学课程被取消,遗传学所有的研究工作几乎停止
1978年以来中国遗传学会成立;以袁隆平、李振声等为代表的遗传学专家先后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享誉世界

——据《中国遗传学史》整理

A.遗传学自身发展规律B.科教兴国战略
C.“双百”方针D.意识形态
6 .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方面取得的成果有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建立先进工业国的总任务
③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④提出了发展科技文艺的“双百方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4-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7年,一年之内,中国新办的文艺刊物有近二十种之多,包括在全国有影响的《诗刊》《收获》《剧本》《文学研究》等,《文艺报》也改为大型周报。材料现象
A.说明文艺界出现“大跃进”B.是“双百”方针影响的结果
C.反映文艺界的“左”倾思想盛行D.反映大众文艺的日益兴起
8 . 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在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欧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
A.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B.强化了对文艺创作的意识形态要求
C.贯彻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D.纠正了文化事业中的“左”倾错误
9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19世纪末,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是“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最初表达。1906年,孙中山在制定《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时解释说:“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建立民国……四、平均地权。”

——摘编自郑大华、张弛《近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1)分析孙中山倡导“民族复兴”的背景,他是否实现了这一目标?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九一八之后,“民族复兴”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文史学家吴其昌强调:我们“这个庞大的民族能不能复兴”,关键是要看“我们的自信力了”。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开篇即明言:“凡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蒋介石对庐山军官训练团发表了《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等讲话。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

——摘编自黄兴涛、王峰《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复兴”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关注中华民族复兴问题。毛泽东多次从不同角度谈及了民族复兴。他在1948年岁末发表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称建立新中国将“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1949年3月,他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当快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9月,他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又提出“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同月,他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俞祖华《“中华民族复兴观念”源流考》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观”。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做了哪些正确探索?
2020-01-20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中国文坛出现了“干预生活,暴露问题,掲露阴暗面”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新潮,演奏出了一段转调的乐章。这一“转调”主要是由于
A.“双百”方针促进了思想解放B.三大改造丰富了创作内容
C.文艺家敢于揭露社会矛盾D.“左”的文艺思想已清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